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茶室藏金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01日 16:37  金羊网-新快报

茶室藏金砖
■陈先生和他的"金砖"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快报记者 赵旭虹/文 高坚/图

  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又因砖运北京'京仓',供皇宫专用,称之'京砖',后逐步演化称'金砖'。

  正方形,103厘米乘103厘米,厚10厘米,重量,不祥,但必须六个大汉才抬得起。不认识的人一看就惊叹,好细腻的一块石头,这么平整润泽,有着端砚一样的色泽和质感;认识的也惊叹,我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金砖”,而且还有两块。它们被分别放在陈先生的两间茶室里作为茶几使用。

  得来全不费工夫

  茶人陈先生好收古董,8年前他就收到了这两块金砖,说老实话,陈先生当时还不知道它他们就是金砖,连卖给他的古董商也只是知道这是一块有年头的大青砖。陈先生还专门请文博系统的专家看过,经鉴定砖的年代应该是清中期。陈先生当时用了不到一万元就把两块大砖拉了回去。因为实在是太重了,而且砖身很光滑,必须要用一个非常厚实的大麻袋装起来,动用六个汉子才能搬动。

  及至后来,陈先生看到了金砖的历料介绍,也特地请专家鉴定过,最后才发现,原来自己竟然收藏了两块金砖,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感慨。现在有人出到一万元一块的价钱想收购,你说陈先生会卖吗?

  一块砖要烧三年

  金砖的材质与金无关,但却像金那样金贵。所谓“金砖”,实际上是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见方的大方砖。专为皇宫烧制的细料方砖,颗粒细腻,质地密实,敲之作金石之声,称‘金砖’;又因砖运北京‘京仓’,供皇宫专用,称之‘京砖’,后逐步演化称‘金砖’。现在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内铺的大方砖上,尚有明永乐、正德,清乾隆等年号和“苏州府督造”等印章字样。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大兴土木建造北京紫禁城,特派官员至苏州陆慕监制金砖。因御窑村土质优良,做工考究,所产“金砖”细腻坚硬,敲之有金玉之声,断之无孔,被永乐皇帝封为御窑。明嘉靖中期,工部郎中张问之在苏州3年,亲自督造5万块金砖,多产自御窑村,御窑金砖进入全盛期,金砖造价也开始升高。金砖从选泥、制坯、烘干、焙烧到窨水、打磨,程序非常繁琐。为了让砖更坚实,还要动用牲口在泥料上来回不停地踩压。窑里用文火烧制是最关键的一步,基本上是见烟不见火。光用谷糠煅烧就要6个月,之后还要花上3年时间才能制作完成,期间还要把金砖放在油里浸泡,使其更显油润细腻。因此,民间即使有钱,也不敢使用大金砖。

  谁在藏金砖

  广东南海区狮山镇的一个老宅里,也发现了“嘉庆方金砖”等字样的故宫“金砖”,而且在金砖的侧面,还印有三个印章字样,分别是:“嘉庆贰拾壹年成造细料贰尺贰寸见方金砖”、“小五窑周维德造”、“江南苏州知府音德和知事谢良绍管造”等。据老宅的主人说:大约70年前,他的爷爷从一名叫“二叔公”的三水人手中花了200两银子买回了这块金砖。当时还是用棉胎包着用船从广州运回的。

  北京的一位“金砖”收藏者则是父辈从圆明园正大光明殿遗址处捡来的。因发现其质地坚硬,且细而涩,索性就用来磨剃头刀用,算来收藏至今有七十多年了。

  金砖如何落入民间

  学者们的解释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在明清时期,故宫隔些年就会更换大殿中破损的或已经不漂亮的“金砖”,而这些换下来的“金砖”往往会赏赐给在朝的王爷或大臣,于是“金砖”就有可能流落民间;二是当年“金砖”要从苏州取道京杭大运河运到北京,途中可能会发生有些“金砖”被磕碰受伤,被迫下船,而这些“金砖”在下船以后,就不再往宫里运,从而流落民间;三是清皇朝被颠覆之后,“金砖”外流。

  金砖也有假

  故宫老“金砖”的收藏者之一沈连国先生表示:上个世纪80年代,他从民间收集到的第一块“金砖”,仅用了15元人民币,而目前,老“金砖”的市场价值大约数千元,甚至上万元。曾在中央电视台“鉴宝”节目里看到专家给一块故宫“金砖”鉴定,“金砖”侧边上刻有“光绪十一年成造细料二尺金砖”,“督造官江南苏州府知府魁元”,“监造官署照磨陈连”,“吾记”和“小一甲赵阿和造”等款识,“金砖”的边长是66.6厘米,市场估价是1.2万元人民币。这些价格上的差异,主要是因为藏品在品相、年号、尺寸的大小上有差异。

  事实上,现在收藏故宫“金砖”已经蔚然成风,同时假“金砖”也开始出现,据专家介绍,目前市场上“金砖”伪造方式主要有三种:1用旧砖改造:将残砖重新修补,修补处刷漆或刷桐油;2重印款识,民间所存“金砖”有将款识凿除的,即使是真品,价值也大打折扣。在款识处重添浆泥,造假款是常见的做法;3全部造假,假品胎质结构粗糙,手抚摸不够细密,整体尺寸或薄或厚。

  因此,收藏故宫老“金砖”的爱好者,一定要谨慎入市,小心上当。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