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电影海报收藏:凝固的后电影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8日 10:52 北京日报

电影海报收藏:凝固的后电影艺术

刘钢 

  电影海报又叫“后电影产品”,是电影的衍生品。它以影片最精彩的镜头,配以最美的广告语言加以推介,同时具有艺术性和文化特征。早期的电影海报是纯粹为了电影的上片做宣传广告,是用手工绘制的,又称手绘电影海报,其真迹已较少见。作为电影的附属品,电影海报在百余年的历史中沉积了很久。随着近年来艺术品收藏的逐步升温,这种被誉为“凝固的艺术”也开始受到收藏家关注。近日,笔者走访了一位电影海报的资深收藏者——刘钢。听闻来意,儒雅的刘钢滔滔不绝地向笔者讲起了他所钟爱的电影海报。

  “说到电影海报,当然不能不提电影。我相信这个世界极少有人不喜欢电影。电影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和艺术享受,每个人都能从中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电影海报就是这种艺术的名片,为宣传电影而服务。其实,与电影这个舶来品不同,海报一词在我国最早源于京剧,在二十世纪早期京剧演出时便开始启用。海者,宽广博大,海报,便是大的招贴画、宣传画。1895年,法国卢米埃兄弟的《火车到站》诞生,当时那张题为《卢米埃电影》的海报可能是世界上第一张电影海报。十年后,电影远道而来,落户于中华古国。我们的电影海报便也顺理成章地粉墨登场。现在可考证的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是1934年的一部叫《再生花》电影的海报。这部电影由郑正秋导演,主演是胡蝶。”说着,刘钢打开了一本海报图集:“这是公认的中国最早的电影海报,是由一位海报的收藏爱好者捐赠给国家电影资料馆的。此张海报的原件是一开,有一米多高,名副其实的海报啊。其实早期的海报大都是以文字为主,然后有了图,再到彩图,后来是手绘,名家手绘,现在已经发展到电脑合成。”

  “看电影,总有剧终人散的一刻,而那些深深打动你并深深刻入记忆的情景、故事、人物等,你并不希望它们随风而逝。”——这几乎是每个影迷的心声,也是刘钢收藏电影海报的初衷。于是,上世纪90年代末,当刘钢遇到了一幅伴随了他整个童年时代的老电影《地雷战》的海报时,便毫不犹豫地花高价买了下来。此后他对电影海报的热衷便一发不可收拾。也许,除了为电影作宣传,这也是电影海报流行的原因:在收藏的同时,也收藏了当时的心情。

  “我刚开始电影海报收藏时,那会儿的价格都较低,像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手绘的电影海报,画面精美,质地优良,市场价不到100元。后来我又认识了一些经营电影海报的人,通过他们,我了解到这些电影海报的批发价格其实在30元至50元之间。这些最早进入电影海报市场的商人都有着固定的进货渠道,他们到各个省市的电影公司把堆积在库房的海报集中收购上来,然后再进行批发,以3元或5元的价格出售,大量的电影海报由此散落到全国各地。而现在一张1950年的电影《白毛女》的海报已飙升至3万元。”

  对于已经收于麾下的几千张从新中国初期到当下的电影海报,刘钢自谦地笑言自己还不算是收藏大家。在圈内,相当一部分人有着更为丰富的经历。“在这个收藏圈里,很多人只收1985年以前的电影海报。因为1985年以后,开始有了电脑的介入。在很多人看来,科技的合成使电影海报失去了原本的人文气息,那种幽幽的墨香变了味道。”

  那么衡量一幅电影海报的价值与优劣的标尺何在?在刘钢看来,最重要的一点便是稀有程度。物以稀为贵,这和其他艺术品的收藏规律没有任何区别。其次是电影的口碑、影响,像《地雷战》、《地道战》、《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电影,这些经典影片的海报永远吸引着藏家追寻。再者电影导演和演员的知名度,郑正秋、谢晋、赵丹等,这些大师电影作品的海报价值一定是非同寻常的。除此以外,海报的绘画者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像著名画家程十发画的《林则徐》、《枯木逢春》,黄胄画的《阿娜尔罕》,叶浅予画的《彩蝶纷飞》等,这些名家的画作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收藏价值。

  刘钢说,真正的收藏者,喜欢那种叫好不叫座的影片。去参观他们的收藏,你会感觉,这些海报是陌生的,但是却是那么的吸引你,每张海报,他们都会给你讲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故事。

  同样作为一个电影海报热心的收藏者,刘钢认为,搞电影海报收藏要避免盲目,急功近利,是电影公司或电影制片厂印制的,才有收藏价值。现在一些专门销售海报的商店,有的专营外国印刷厂印制的海报,印刷精美,画面生动,但没有收藏价值。因此购买之前一定要弄清楚。现在市场上有人为牟取暴利对原版海报进行翻印,但是这些复制品的纸张、颜色及清晰度都比不了原品,需要注意鉴别。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