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海派藏家筷博士的收藏经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01日 08:44 《理财周刊》

  文/图》本刊记者 甄爱军

  文前提要:上海有这样一位老人,收藏筷子三十载,并推出与筷子相关的专著6部,他的收藏经有些与众不同。从中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少有趣的故事,也给我们的收藏带来不少的启迪。

  如果说起筷子,蓝翔先生可以说上三天三夜也不会重复。蓝翔是海派藏家,他是国内筷子收藏第一人,被誉为“筷博士”,他创建了国内首家民间藏筷馆,收藏了稀奇古怪的筷子两千多件,有宝石筷、密胺筷、竹雕筷、景泰蓝骨筷、乌木筷、岫玉筷、竹簧筷……所有筷子都各具特色。

  在上海多伦路上,聚集了众多古色古香的小型藏馆,蓝翔老人的藏筷馆就是其中一个。在蓝翔先生的藏筷馆中,记者听这位已年近八旬的老人聊起他的筷子收藏经。

  收藏筷子三十载

  蓝翔老人告诉记者,他收藏筷子已经整整30年了。也许很多事情的发生都缘于一次偶然。蓝翔老人收藏筷子也不例外,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收藏到了第一双筷子,并由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我的筷子收藏始于一个好奇。”说到第一次收藏筷子,他如是说。蓝翔老人的思绪回到了1978年的某一天。那天他在上海市郊途经一家农户时,看到一个老太太正在用一双很特别的筷子吃饭,他说:“一般人吃饭用的筷子长不过一尺,粗细适中,而这个老太太吃饭用的筷子有小拇指那么粗,出于好奇我问老太太为什么要用这样的筷子吃饭,老太太告诉我这是一双‘济公佛筷’,是她年轻时在杭州灵隐寺中许愿求得的,以求多福多子。”这双筷子虽然使用了50多年,筷上的花纹磨光了,但筷身雕刻的济公和尚还栩栩如生,笑容满面,‘济公佛筷’四字也清晰可见。一直搞民俗研究的他对这双筷子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便买了10双新筷子换来了这双“济公佛筷”。

  而让他真正意识到筷子收藏价值的,还是一则趣闻。他告诉记者说:“我在报纸上看到一条消息,说美国总统尼克松当年访华期间有一个小插曲,在宴会上周恩来总理特意教尼克松总统使用筷子夹菜进食。而当尼克松将筷子放下时,一位加拿大多伦多的记者眼明手快,快步抢上前将这双筷子擦拭干净之后收入囊中。这件事传到美国后引起关注,众多藏家争相竞价收藏,有位收藏家竟出到2000美元。”这则报道对他的触动很大,在他看来,筷子是中国发明的,却没有人进行收藏,于是从那时起,他便决定开始收藏筷子。

  到目前为止,他一共收藏了近两千双筷子,被人称作“筷子收藏大王”,而在筷子收藏过程中,他又开始筷子研究,著有《筷子古今谈》等著作,因此又被人誉为“筷博士”。

  酸甜苦辣皆为箸

  接触到筷子收藏之后,蓝翔老人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几乎都与筷子有关。蓝翔老人是一个作家,曾创作过诗歌,也写过与审美学有关的文章,此后转为民间文学方面的写作。为收藏筷子,他几乎把自己的稿费、收入全部投了进去。此后不论他出差旅游,还是走亲访友,他从不放弃收藏筷子的机会。

  蓝翔老人的筷箸博物馆里,“宝贝”还真不少。在多伦路上一间面积不大的展厅里,几乎高及房顶的玻璃展柜中,整齐地摆放放着陶、瓷、木、竹等材质的各式筷笼,笼内插着各种各样的筷子,其中不乏“名筷”,如“龙凤御菜箸”、“景泰蓝骨筷”、“鲸鱼骨筷”、“北京宝石筷”、“万年象牙筷”等,有金属材质的,也有竹木材质的,或者是玉质的,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