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技法并非衡量画作的唯一标准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27日 21:11  《理财周刊》

  文/晓园

  提要:那种行家认可,市场冷淡;市场热卖,行家冷淡的现象,其核心问题还是怎样认定一幅画的“好”。越是率性纯真的作品越容易打动人,尽管很多这类作品技法并不那么规范纯熟,但它的确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时常有客户与我讨论投资油画的事,其中有一位的经历颇有代表性。这些年,他花了上百万元买了不少油画,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知名美院教授们的作品。他告诉我,他是个很谨慎的人,虽然喜欢油画,但并不懂油画,所以每次买画时总要请熟悉的画家朋友把关,总要这些行家点头认可后他才会出手。他的画大多是直接从画家们手中购得,因为他认为如果让画廊从中过一手,价格会高很多。但是从去年起他开始困惑,因为他想通过拍卖公司卖出时,却发现有的画哪怕是以买进价作标底都没法卖出,有的拍卖公司给他的建议价甚至还不到他进价的一半。这使他非常恼火,怀疑拍卖公司做局坑他,可拍卖公司一个简单的理由就使他无话可说,拍得越高佣金越多嘛!然后他开始怀疑为他“把关”的那些画家朋友们眼光有问题,私下又找了一些画家鉴定,然而他们都告诉他这些画真的画得很好,技法非常专业非常“学院派”。这使他陷入了更深的苦恼之中,他希望我能帮他分析一下原因。

  市场不仅仅看技法的高低

  我觉得他遇到的问题在喜欢投资收藏油画的人们中很有普遍意义。这种行家认可,市场冷淡;市场热卖,行家冷淡的现象,其核心问题还是怎样认定一幅画的“好”。在这个问题上,因为市场代表着买家的态度,所以它更重要。我不是唯市场论者,但是我认同村上隆的观点:既然你的画是要卖的,是好是坏就是市场说了算。由此可见:画家们认为的“好”与市场认为的“好”并不是相同的概念。以陈逸飞的作品为例:在中国,能把古典主义作品画得比陈逸飞还要好,技法比陈逸飞还要纯熟的艺术家至少不下10人,但他们作品的价格却都无法与陈逸飞作品的价格相比。这说明市场并不是以作品技法的高低为销售依据的,它更注重作品的完整统一。

  毕加索少年时崇拜拉斐尔,然而他二十岁后却迷上了塞尚,这一迷就是一辈子,后半辈子居然把家都搬到圣维克托山上,只因为塞尚后半辈子几乎就是在画这座山。毕加索为此着迷,但他最终终于弄懂了塞尚这样做的意义。很明显,塞尚是在不断重复的绘画中寻找着什么,而且他找到了。作为现代绘画艺术的承上启下者,塞尚的伟大在于他拆除了传统艺术的樊篱,丰富完善了现代绘画语言。是他真正让绘画摆脱了对文学的依赖,他发现了绘画可以没有主题,没有情节,没有故事,甚至不用客观地再现景象,仅凭造型和色彩就能独立地表述思想情感,甚至独立地展现绘画艺术自身的美。这对毕加索启发非常大,因此毕加索毫不掩饰地宣称自己从塞尚那儿学到很多东西。

  但如果仅仅是这一点,塞尚虽然已能使毕加索叹服,但却无法让老毕搬到圣维克托山上去。真正让毕加索这位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天才艺术家拜倒在塞尚面前的原因是,他发现了塞尚发现的秘密。他在塞尚那年复一年看似平淡乏味的不懈追求中看到了现代绘画艺术的真谛——返朴归真,内在精神和形式的完整统一。他知道,现代绘画在告别了古典主义现实主义之后,因为失去了文学的支持和注解,在绘画语言的表述上就更需要率性纯真,而不能画蛇添足地追求古典主义的技法重现。

  作品率性纯真容易打动人

  所以毕加索在晚年时总结道:“我十几岁时就能把画画得像拉斐尔(画的),但是我画了一辈子才能把画画得像儿童(画的)。”毕加索的这段话绝没有半点对拉斐尔的不敬,他只是想说明:在现代绘画中,追求技法并不是很难的事,而像儿童那样率性纯真才是难得的,这才是现代绘画的艺术支点。毕加索很清楚:当绘画技法已成为艺术家的一种本能行为时,技法在画作的价值中已不具备重要的评判意义。人们更看重的是画作所传达的精神,或者是它所创造的意境,以及绘画语言本身所表现出来的那种艺术感染力,正是它们之间的和谐统一,才构成了当代绘画艺术的完整主体。

  在古典主义现实主义绘画中,技法的再现能力决定了作品的感染能力,而在印象主义以后的当代绘画中,这一点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塞尚已告诉后人,有很多种简洁朴素的技法可以用于当代绘画,问题是你必须用一颗儿童般纯朴的心来驱动它,而这一点,恰恰是我们众多画家们很难体会到的。毕加索想把画画得像儿童画的,是因为他知道儿童们画画是率性直抒的,他们想表述什么就表述什么,他们不知道不讲究也不追求什么技法。因此,与其说他们的画是画出来的,不如说是从心底“自然流露出来”的。而成年的艺术家们大多是绞尽脑汁绘画创作的,他们想方设法地为自己的作品构画着场景,创造着意境,尽可能详细地用自己掌握的绘画语言解释着自己的作品,如此这般,他们便为自己的绞尽脑汁赋予了很高的技术含量,并且很自然地以此作为评价画作质量的标准,这就形成了很多画家眼中的“好”。而市场上的买家们却没有几人读得懂艺术家们的那些技法,真正打动他们的是画作的精神,越是率性纯真的作品越容易打动人,尽管很多这类作品技法并不那么规范纯熟,但它的确构成了市场上认为的“好”,于是,本文开头那位投资者遇到的事情就出现了。

  西方艺术界有句很有哲理的老话:“艺术家大多都是憋死在自己挖的洞里,洞挖得越深,他们以为自己的造诣越深。”这话很幽默也很有道理。大多数画家画龄越长,越在意自己的一笔一划是否规范,是否合乎章法,如此一来,他们眼中只能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了。

  其实,我们还是应该向当代艺术借鉴一点学习一点的,如张晓刚、岳敏君等,他们是彻底颠覆和蔑视传统的艺术家。不管我们是否赞同他们的艺术主张,但我们必须承认他们很聪明,因为他们确实已经踏入了当代艺术之门,而且十分清楚市场法则,重要的并不是在绘画中展示你掌握了多么精纯的技法,而是恰到好处地运用你已掌握的技法去表述你想表述的,同时也是能被市场或时代接受的东西——如果你想把作品卖出去。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