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当代艺术品市场:炒家的洋忽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3日 22:25  新民晚报

  “如果没有金融危机,有些中国收藏者将会在‘当代艺术’这个国际艺术炒家设的‘局’中陷得更深!”一位中国台湾资深的画廊业者日前对记者感叹。金融危机迫使他们纷纷降价抛售“中国当代艺术品”,炒作泡沫连锁性破裂。

  击鼓传花玩游戏

  “中国当代艺术”已成为一些国际炒家进行拍卖炒作而临时拉的旗号,以偏概全,洋忽悠!“中国当代艺术”作为年代概念,其中确有一些较为优秀的艺术家作品,但是国际炒家并不是真的热爱“中国当代艺术”,而是将炒作对象圈出一个另类的概念,称为“中国当代艺术”。他们以低廉的价格大量买入时已经清楚地料到:将来中国人一定会用高价把这些东西买回去。国际炒家抛售“中国当代艺术”的步骤早就悄然启动。去年春天,两大国际老牌拍卖行将“中国当代艺术”某些“大将”的作品拍到巅峰纪录之时,实则是大庄家最后一把忽悠。当记者看到张晓刚的作品被拍过4200万港元的消息时,曾对朋友说,“击鼓传花”的游戏将到尾声了。

  商业技巧很娴熟

  炒作是西方艺术市场具有悠久历史的商业技巧,只不过他们炒作西方艺术家比较“细腻”,炒作“中国当代艺术”实在粗糙。他们甚至懒得举办非商业活动来先确定某个艺术家的学术地位,以及通过画廊长期经纪运作,夯实艺术家的市场基础,而是像快餐店炸鸡翅般地把“中国当代艺术”进行快速炒作。或许洋炒家认为我们比较天真,或许他们认为我们对学术的反应远远不及对天价行情来得强烈。他们看准了我们的心理,不但忽悠了我们涉世不深的藏家,还忽悠了我们淳朴憨厚的美术评论和新闻报道。整个中国美术界的热点跟着洋炒家的勺子上下翻腾。

  并非洋人清一色

  港台画商接触国际艺术市场较早,也较深。他们当然看得懂国际炒家设的“局”。但是,在商言商,有行情也不妨跟着炒一把,这是普遍心理。一位台湾画商私下曾坦言:“这些画我一张都不喜欢,但能赚钱我干嘛不做。”而国际炒家也懂得要和中国画商合作和呼应。这样,“局”才会设得更动人。因此,国际炒家队伍中并非清一色的洋人。

  因势利导来设局

  国际炒家在“中国当代艺术”上设的“局”尚属肤浅,真正资深内行的炒家玩的是中国古代艺术品。国人热衷于将流散在海外的文物买回来,似乎这样就洗刷了近代史上蒙受的耻辱。而国际艺术炒家正好“因势利导”来设“局”,逐步抬升中国古董行情,等着我们来买回去!但是类似圆明园兽首这样的“局”,就是把国人当“寿头”了。有些古董商豪情万丈地去“救国宝”,其实人家早把他家里的“宝”放着等着你去“抢救”呢。这,行话就叫“埋地雷”。不得不佩服国际炒家善于发现中国古董艺术品的冷门。曾看到国际古董商突然出高价竞买行情较冷的中国古董,其实,就是大量拥有这类中国古董的“庄家”。

  国际艺术炒家设的“局”让我们“吃了药”,但也让我们长了见识。如果我们由此学会了怎样发掘中国艺术品和古董的真正价值,学会以超前和长远眼光来运作中国艺术品市场,并成功将中国艺术品推向国际市场,把“局”掌握在自己手里,那学费也就算没有白付了。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