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多伦五年:从区级美术馆到当代艺术的桥头堡(3)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2日 17:29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他还特别强调,通过这个展览以及此后的一系列展览,逐步将国内美术馆以学术部为业务核心的架构,转变为以策展部为核心、学术部支持的架构。经过开馆之初的前三个展览之后,很快就进入了这样的工作状态。

  多伦5年:当事人的评价

  作为操盘手,沈其斌认为,多伦率先成立了国际艺术家工作室,每年外国艺术家提交的申请有70-80个。多伦还每月开一次讲座或论坛,把栗宪庭等当代艺术的名家请来,所组织的活动也不限于视觉艺术方面的展览,还包括实验音乐、戏剧表演、新媒体艺术等等,在当时国内的艺术圈内里多伦成为大家议论的话题。

  顾振清则指出,在体现多伦“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的定位方面,展览很重要。如2005年的原创展览,就有大型展览“上海酷”。参加展览的一半是艺术家,一半是设计师,探讨艺术与设计的关系,把“酷”作为一种标准,而“上海酷”则意味着设计的中心将转移到上海来。此外,还举办了由20个亚洲艺术家、20多个欧洲艺术家参与的大型群展“两个亚洲、两个欧洲”,以及以日本的设计师为主的展览HEXA电子艺术展。

  他还表示,从2005年起担任主管展览业务的副馆长。2006年主动请缨单独负责一个美术馆,做朱屺嵁美术馆馆长,13个月中一起做了30多个展览活动,包括朗静山与洪磊的双个展、赵能智个展、“水墨再生”大型展览等,出版了13本画册与杂志。而沈其斌,则从2005年起身兼多伦与证大两个美术馆的馆长。最后,沈其斌选择了证大现代艺术馆,而顾振清也最终离开了多伦。

  不过,顾振清认为,多伦作为一个国有的区级美术馆,能够在当时发挥当代艺术桥头堡的作用,这是一个奇迹。多伦的5年里,前几年所有的展览都是原创展览,确定了不出租场地的原则,在我们离任后就未能坚持,很遗憾。这是国有美术馆的通病。这几年中国市场经济最辉煌,当代艺术十分火热,美术馆日子好过,但今后会怎么样?沈其斌也表示,多伦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做了一些事,成为上海新文化力量的推手和旗帜,在上海和中国都产生了影响力。但客观地看,5年中前3年比较活跃,发展迅猛,到了后2年,在学术推进上慢下来了,学术建设方向不明确,影响力迅速上升的趋势没有继续。而陈九则表示,作为一个行政管理者,他更关注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他觉得体制内的有一部分规定和机制,成了多伦在学术、艺术本体上的瓶颈、他说:“特别是通过这几年的运营和零距离接触,我深深觉得当代艺术很有它的价值,但是由于体制的原因,这批有先进理念的年轻人不能进入我们体制内,有些很优秀的年轻人很难留下,我觉得这里面也有遗憾。”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