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收藏 > 2008秋拍大戏开幕 > 正文
当代艺术部分:东南亚作品走俏
同样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米斯尼亚迪的一幅大型油画作品《对不起英雄,我忘记了》出人意料地以482万港元成交,几乎是拍前估价的10倍。图中对白为:蝙蝠侠——“我不明白,每一次我救他,他都不跟我道谢。”超人——“你指的是那疯子吗?不要多想了,算了吧,迟一点再想吧,就这样吧。”
注意到中国当代艺术买家群体的东移,苏富比近日在这一板块做出了一系列的战略调整。不仅将每年春秋在纽约举行的亚洲当代艺术拍卖转移到香港,还整合了全球专家团队,着力打造了此次香港秋拍中的这场现当代亚洲艺术晚间拍卖。
但全场47件拍品,仅成交28件,总成交金额也仅达到1.17亿港元,不到拍前最低估价2.45亿港元的一半。
中国当代艺术家中,除了张晓刚、蔡国强、刘野等人的作品继续拍出优越的价格之外,二线艺术家的作品价格已经开始显现出下滑的走势。
全场拍出最高价的作品——张晓刚的《血缘:大家庭1号》不仅是画家探讨此主题的最早作品之一,其151厘米×180厘米的尺幅也是他对《血缘》系列美学的第一次大胆呈现,被视为拍卖市场上最重要的《血缘》系列作品之一。其2306万港元的成交价,虽在拍前估价范围内,然而回观今年4月香港苏富比拍出的张晓刚《血缘:大家庭3号》,它的估价也在1950万到2700万港元之间,但其成交价格却大大超出了估价范围,以4736.45万港元打破画家个人世界拍卖纪录。
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已经开始回落。而与此同时,日韩及东南亚的当代艺术品行情却在稳步攀升。此次晚间拍卖成交价前10位的作品当中,来自日本和印度尼西亚艺术家的作品占了3位。近两年来,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价格过高,许多中国当代艺术品的买家正纷纷将目光转向亚洲其他地区的当代艺术品。这种趋势也在此次苏富比香港拍卖当中显现出来。
除此之外,另几位印度尼西亚艺术家阿凡迪(Affandi)、苏华格(Suwage)以及沙普塔拉(Saputra)也相继在此次拍卖当中,刷新了个人拍卖纪录。
“抄底”时机还远未到来
10月10日,在北京环碧堂画廊举办了一场名为“塔罗”的熊宇个展,开幕式上媒体的问题焦点慢慢转到了——美国正在进行的金融危机对于中国艺术市场究竟会有多大影响?环碧堂画廊老板李国胜告诉我们:对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而言,美国的金融危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件好事”——当初你的对手拥有100万元资金实力,你只有10万元,根本不在一个重量级上,没法跟人家玩;现在你的对手出现了大麻烦,甚至破产了,你手里的10万元就是一笔大资金了。
但如果依次观点就简单地推论:现在是抄底当代艺术市场的良机,那就未免过于轻率了。在中国股市从6000点开始下跌的过程中,同时也伴随着散户们数次“抄底”的行为,结果当A股股指基本停留在2000点上下时,已经没有多少资金可以供投资者们来“抄”了。其实艺术品投资市场上同样如此,现在就预测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底部在哪里?应该还为时过早。
中央美院人文学院院长赵力认为,自2006年以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内部结构的确呈现出了某种显见的激烈变动。首先,是全球艺术品交易中心呈现所谓的“多头化”,其中以伦敦对纽约的挑战,以及全球新兴艺术市场对西方艺术市场的挑战,尤其引人关注,其结果是艺术市场的机制在全球化竞争的背景下而变得更有效率,市场结构更趋优化,市场资源更趋丰富,而市场风险也随之得到进一步地分散。
其次,是市场热点出现了明显的轮替。在欧美市场中自2000年开始出现了西方现代艺术对印象派的行情轮替,而2002年后随着当代艺术的行情飙升,又实现了其对西方现代艺术的行情轮替。
在中国也是如此,2003年出现了以中国近现代书画为核心的市场行情,而到了2006年行情热点则切换成了中国油画和当代艺术。如果说前期的上涨过程是建立在这种“有上有下”的行情基础之上的话,那么未来的行情发展,或许也可能通过同样的“有上有下”的机制,来实现新一轮的热点替换,进而实现平稳增长的长远目标。
很多艺术市场资深人士均表示,目前全球艺术市场依然处于历史以来的价格高位,这一点所有的人都不会加以否认。在这种现实面前,“价值洼地”或者“价值发掘”的策略都很难实施。然而作为一种现时的权宜之计,即在市场尚不明朗的情况下,稳妥、明智的做法就是——尽量不要追高介入。尤其是那些“高价”的艺术品,往往是下跌时损失最大的部分,也是市场轮替过程中最先被抛弃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