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兽首拍卖刺痛国人 堵住文物外流黑洞迫在眉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03日 17:50  人民网

  记者 武少民

  中国商人参与佳士得兽首拍卖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众说纷纭。但,兽首拍卖能够引起这么多人关注,国内外公众能够站出来对拍卖者声讨,总是令人振奋的事。因为,只有关注,才会推进。

  相比起前五件兽首的回归,鼠首和兔首的亮相显得非常高调。以前,我们通常是参与拍卖或者直接洽购兽首,然后将其送回国内。普通公众很少有人意识到被非法掳掠的文物,可以通过外交、司法等途径来追讨。针对佳士得公司的拍卖行为,外交部、国家文物局均强烈反对,认为拍卖圆明园文物有悖国际公约基本精神。此外,法学界人士展开诉讼,等等,都让公众对流失文物的关注,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然而,据记者了解,即使时至今日,文物流失现象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在有些省份,不法分子为了牟取暴利,将盗挖或偷窃来的国家级珍贵文物,通过非法渠道买卖。随后,这些文物大多流落海外。与兽首不同的是,这些文物没有那么大的“名气”,公众也就不怎么关注,有关方面保护或查处的力度也显不足。

  一组数字或许能说明问题。据南京艺术学院的林树中教授统计,目前“寄居”在国外公立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大约1000万件,流落在私人藏家手中的中国文物据推测为2倍于这个数字。敦煌藏经洞有5万件文物分散在11个国家,中国仅余2万余件;流失海外的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拥有近13000片。

  这些文物有些是在战争期间被抢掠走的,有些则是在我们安之若素的日常生活中,一件件被不法之徒倒手转卖的……文物流失触目惊心!应该说,撇开兽首问题不谈,我们如何保护现有的文物,如何让国家的瑰宝不再流落海外,也已是迫在眉睫。其实,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借重这次兽首拍卖事件,让公众知晓文物流失的过去和现状,然后齐抓共管,从源头上堵住文物流失的“黑洞”。这一点,远比只是讨论兽首拍卖的是与非更有现实意义。

  当然,文物追讨也要提上日程。国家不妨设立文物追讨委员会,制定相关制度,关注所有海外的拍卖活动,一旦发现其中涉及有被非法抢掠的我国文物,就应立即启动追讨措施。如此,假以长期不断完善,文物追讨机制将会更见健全,文物回流步伐自然也会加快。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从当前做起,沿着我们如今还很稚嫩的“第一步”走下去,文物追讨也一定会“守得花开见月明”。

    相关专题:

    圆明园兽首该高价买回吗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