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瓷业萧条精品不少 民国瓷收藏悄然兴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5日 12:50 东方网-文汇报

  东方网3月5日消息:在中国内地艺术品收藏市场,明朝和所谓的清三代即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器,尤其是其中的官窑瓷器,向来是瓷器收藏者关注的焦点。但是,随着收藏者队伍的日益扩大和收藏理念的多元化,过去不为人所青睐的民国瓷器,近年也开始在艺术品市场走俏。

  1911年至1949年所创制的瓷器称作民国瓷

  相对于明朝和清三代瓷器,1911年至1949年这一时期即所谓的民国时期,是中国瓷业萧条衰落的时期。但专家认为,客观地讲,这30多年里也出现了不少精品瓷器。

  据笔者了解,现存的民国瓷分为4个大类。其一,是袁世凯复辟帝制在景德镇烧制的“御用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宫廷瓷”。1916年,袁世凯效仿明、清历代皇帝的做法,在景德镇设“御窑”,任命郭葆昌为督陶官,烧制名贵瓷器,供宫廷使用。郭葆昌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督陶官,在他的主持下,景德镇御窑制造了以“居仁堂”为款名的瓷器,其胎质、釉面和彩绘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些瓷器又称“洪宪瓷”。其二,清末民初原清廷官窑瓦解,官窑良工在中国第三次(清末至民初)收藏高潮中,制作了大量的仿古瓷,这些瓷器可称之为民国仿古瓷。民国时期仿古风盛行,无论什么年代、什么窑口无所不仿,仿古范围包括瓷质,釉色及彩绘等各方面,青花器也不例外。少数器物在技巧上达到“乱真”的地步。如民国孙瀛洲先生专仿明代前朝青花器,他仿制的永乐、宣德青花盘、碗类,凝重结晶的青花斑点深入胎骨之间,效果与真正永乐、宣德青花器相似,极难辨识。其三,民国期间出现了新兴的粉彩工艺,这些新兴的粉彩之作可称之为民国粉彩瓷。新粉彩瓷与传统粉彩相比,无论在造型、线条、光泽、色彩等方面都吸收了近代绘画的营养,作品以工见长,色彩浓艳,更符合大众市民的欣赏水平。1928年,在画师王琦的倡导下,王大凡、程意亭、汪野亭、何许人、徐仲南、邓碧珊、田鹤仙、毕伯涛、刘雨岑成立了“月圆会”,称为“珠山八友”。而在当时与珠山八友齐名的著名画师还有张志汤、方云峰、汪大沧、余翰青、张沛轩、汪小亭、程芸农等人。这些画师以瓷当纸,作品题材包括山水、人物、花卉等,笔法、墨韵、色彩均极为精妙,加上题款、印章,作品完整。而当时又流行绘瓷名家个人用印,因而留下一批艺术个性非常强烈的粉彩瓷器精品,有些作品甚至在当时就已超过清代官窑瓷器的价格。其四,民国期间为抵制洋货,兴我国货,厦门宝华制瓷有限公司、江西萍乡瓷业公司、湖南瓷业公司等30多家公司纷纷成立,它们生产的是日常生活用瓷,这些生活用瓷,可称之为民国生活瓷。

  民国时期兴旺的绘瓷也促进了绘瓷的理论研究,当时出版了中国第一本专门研究绘瓷的著作《绘瓷学》。由于作者吴仁敬也是绘瓷高手,谙熟绘瓷的各种技艺与程序,所以他的著作不仅具有学术价值,也被当时的教育部门指定为职业教科书。此书对于我们今天搞民国瓷器收藏,仍有极大的帮助。

  收藏民国绘瓷,首选就是绘瓷名家的作品,因为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当时最高绘瓷艺术水准。次则应收藏当时社会名流赠人之订制品,这些绘瓷制品反映出他们的品位、好恶与社交状况,可以证史。又次则应收藏有明确纪年款的。

  另外还有一种民国瓷板画,它不是器皿,是纯粹为展示瓷绘的观赏品。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传统绘画,一是人像画。画人像画的大多熟悉西洋画法,通晓明暗关系,用光方法。留下来的作品,有一些是当时名人的画像,弥足珍贵。传统画法的民国瓷板画,也有不少佳品。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