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收藏大王仇焱之:倾尽所囊收养中国瓷器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8日 15:22 东方网

  仇焱之(1908-1980),江苏太仓人。早年师从晋古斋古玩店业主朱鹤亭,精于瓷器鉴定。民国34年(1945年)由卢吴公司在沪负责人吴启周介绍,结识英国古董商厄宝德,为其在沪办理古玩出口托运业务。民国35年以200万法币独资开设“仇焱记”(又名“仇焱之文玩会”)于嵩山路44号。同年出任上海市古玩商业同业公会候补监事。民国38年结束在沪经营活动,去我国香港、瑞士继续经营古代陶瓷。

  收藏甚丰,且多精品。1980年病逝于瑞士,所有庋藏由裔嗣交苏富比拍卖公司在我国香港、伦敦拍卖。

  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

  仇焱之13岁于上海一家古玩店当学徒,其掌柜对古陶瓷鉴定十分善道。仇焱之在掌柜的调教下,勤学敏悟,练就了一双辨别古陶瓷的“慧眼”。之后,便自立门户,立志经营古陶瓷,因其家学渊厚,有独特的古书画鉴赏天禀,故十分注重对古陶瓷的画工纹饰与造型的研究,这在“圈内”可谓标新立异。

  古往今来,古玩鉴赏界就存在“玩画不屑瓷”、“鉴瓷不研画”的弊端。而仇焱之如此高屋建瓴的“鉴瓷观”,沿及今日,在“鉴瓷界”仍乃先卓。到上世纪40年代初,仇焱之凭借其手眼独出,成为上海滩商贾云集的十里洋场中的风云人物。

  上世纪40年代晚期,仇焱之赴我国香港发展,与敏求精舍的创始人胡惠春、徐伯郊等俦侣成为第一批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

  10余年间,在此弹丸之地,衔泥筑巢般地收藏了众多历代官窑瓷器,传其曾以1000港元捡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誉为业内佳话。  

  倾尽所囊“收养”中国瓷器

  繁忙的生意之余,仇焱之始终笔耕不辍,于1950年相继出版了《抗希斋珍藏明全代景德镇名瓷影谱》、《斋珍藏历代名瓷影谱》,成为国外专业人士研究中国官窑瓷器最有价值的书目之一。备受世人仰慕的是:仇焱之超人一等的“眼力”和流利的英语,亦为其游刃于古玩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闯荡穿梭于欧美诸国期间,仇焱之发觉当年大量被八国联军劫掳去的中国艺术品,许多已绝迹于其后裔或旧货市场。有些后裔对先辈掠夺而来的中国艺术品毫无欣赏或收藏意识,以永宣青花碗盘杂盛乱物者,绝非笑谈。仇焱之目睹种种暴殄天物的荒诞事实,便萌生从“掠夺者”和僻市陋店中买回祖物的使命感。

  但无奈的是,尽管其倾尽所囊,也仅是杯水车薪,没有能力全部“收养”这些“中国瓷器。为不使中国陶瓷再度颠沛流离、含屈受辱,当时的权宜之计,只能是为这些流失他乡的中国瓷器找一个“善待的婆家”。同时为提升“西方藏界”对中国悠久文化的了解和中国瓷器的赏识水平,仇焱之除苦心积虑撰稿之外,还不懈奔波游说于欧美各大博物馆、基金会、知名收藏团体和富商之间。

  闻名遐迩的大卫·珀西瓦尔爵士(Sir Percival David,大维德基金会)、瑞典国王古斯塔乌·阿道尔夫(King Gustav Adolf of Sweden)、乌尔渥斯的女继承人——芭芭拉·哈顿(Barbara Hutton, the Woolworth heiress)、上海博物馆等,让人眼馋的中国古陶瓷精品中,有许多为仇焱之的昔日“月老”或“捐赠”之物。

  “宣杯”拍卖达1524万港元

  功成名就后,仇焱之先生移居瑞士,许多天涯故交亦纷至沓来,其富丽雅致的别墅,俨然成了中西方“古玩家、艺术人”游历欧洲诸国的“根据地”。其挚友张大千等人,每至瑞士,均以仇宅为己家,或绘画博弈,或赏瓷弹戏,或相携共游,他乡叙阔逢故知。

  2006年4月l0日苏富比香港春拍推出了一件宣德款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目前面世的此类“宣杯”仅见于我国台北“故宫”,但此件拍品与彼杯相比,其釉里红色泽更艳丽更纯正,纹饰亦更清晰,实为明早期官窑之精品。该高足杯系仇焱之旧藏,l980年由苏富比在香港以60万港元成交,此次拍卖达1524万港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