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金晓东:编余弄古瓷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 13:15 新京报

金晓东:编余弄古瓷

    金晓东更看重古瓷整体的美学价值以及与其同存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

金晓东:编余弄古瓷

北宋永和窑蓝釉伏听俑

金晓东:编余弄古瓷

清乾隆楠木刘海戏金蟾

金晓东:编余弄古瓷

金磁州窑白釉黑花卉开光盖罐

  金晓东 1947年出生,长期担任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编辑,从事收藏三十余年,以高古瓷器和竹木雕收藏著称,其中越窑青瓷和宋金磁州窑瓷器收藏闻名上海。

  如今,拍卖市场的古瓷珍品动辄百万千万,让人们说起收藏家来脑中跳出的第一个词就是“有大钱才玩收藏”。不过,在艺术品市场还没有启动的十年、二十年前,没多少钱的人也有很多机会进行收藏,比如北京的知名收藏家马未都就是在当编辑的同时走上收藏道路的。和马未都有点像,上海的古瓷收藏家金晓东也做过编辑———在上海《文汇报》副刊当了30年的编辑,在编余开始自己的收藏。

   受郑逸梅指点去“捡漏”

  “文革”中,金晓东属于老三届中的逍遥派,就在自己家找喜欢的事打发时光,出于好玩开始收集一些小玩意。1974年,金晓东调到上海《文汇报》副刊任编辑,住在报社宿舍的他常在周日一大早去人民大道和江阴路花鸟市场中寻觅古玩。当时他一个月的工资虽然四十几块钱,但是却能买不少东西,“那时的旧东西也特别便宜,一件清代青花鼻烟壶也就1元钱,寿山石印章一两元,四五十元钱就能买很好的东西,100元的东西就算顶好的了。而且,1985年以前的市场、地摊上没有假东西,都是真货。”

  一次金晓东拜访文史专家郑逸梅老先生,郑老告诉他,武定路新闸路口也有一个自发形成的旧货市场,每天中午摆出来。他跑去一看,果然有十来个小摊摆成一排,摊头上散乱地摆开了红木镜框、红木座子、瓷器和书画等。于是他抽空就去逛逛,捡了不少漏。

  尚未成家的金晓东除了吃饭,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花在买旧物上了。他说开始自己主要是觉得好玩,出于艺术性收集图章、扇子、陶瓷、紫砂壶等小玩意。

  后来东西多了,也想着有一个方向,正好《文汇报》有朋友看到金晓东有收藏的雅好,就让他去拜见报社附近虎丘路上的尚业煌先生,尚先生在上海博物馆陶瓷部负责瓷器鉴定与征集工作,很多馆藏都是他从民间征集的。大概看到在乱世中也有这样二十几岁的小青年热心文物收藏,所以尚先生也热情指点,“一点点带我去看东西,怎么分辨真的假的,边学边看”。

  尚先生对高古瓷很欣赏,认为那才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收藏品类上眼光也高,常说收藏的起点要高,精美的大器不妨收些。与其买十件大路货,不如集中财力收一件精品。如果资金有限,盆碗之类的生活器具可以不收,实用类的器具不如文房案头清供类的器具,比如炉、砚、洗、笔架山等,这种传统文人日用的东西更有情趣,用料好,做工精,更值得赏玩。尚业煌还介绍他去拜访另一位古瓷收藏鉴赏家秦廷 。秦是一位私人医生,家住北京西路,以收藏古陶瓷而在上海收藏界享有盛名,金晓东在他家看到了不少磁州窑和元青花精品,这在元青花尚未被国内文物界所充分认识的上世纪70年代末,是相当了不起的。从此,金晓东受秦先生的影响,对磁州窑古瓷器特别关注了。

  一步迈入高古陶瓷收藏

  在尚先生的指点下,金晓东的收藏跳过了一般收藏者必走的低、中阶段,而一步迈入了高古陶瓷收藏。所谓的高古陶瓷,指的是宋元以前的陶瓷,从新石器时期的仰韶文化彩陶一直到宋代的五大名窑都是在这个范围内。

  由于经常收古瓷,渐渐认识了福佑路等古玩市场上的古董商贩、旧货店主,建立了彼此信任的关系后,店主也会将好东西留着让他来挑,还准他把东西拿回家去看了再付钱。有一件金代的黑釉剔花梅瓶就是他当年在东台路一家古玩店里看到的,他拿着去请教尚业煌先生,尚一看就眼睛发亮,说是连上海博物馆也没有,所以金晓东回来与店主一番讨价还价,以4500元成交,这在上世纪80年代不是一个小数目。如今一件类似的金代磁州窑黑地刻花梅瓶在纽约苏富比2006年秋拍中,以接近18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

  30年来,金晓东陆续收藏了越窑青瓷200余件,.宋金磁州窑37件,宋元青白瓷系列100余件,.唐宋元白釉瓷系列30余件,汉代至元代黑釉瓷系列40余件……而他的藏品中年代最古的有新石器时代的彩绘陶。

  拍卖市场兴起以后,高古陶瓷的价格也涨的厉害。十年前一件唐代越窑瓜楞执壶三四千元就可以买到,现在涨至五万到十万元。越窑的青瓷盘口壶,以前三五百元随便挑,现在开价就是两三万。现在他买东西非常谨慎,“一个是价钱高了,另一方面现在假东西太多,几乎每个窑口都有仿的,而且是高科技仿造,几乎和真的一样。所以最近几年他很少收东西,但看到合适的东西也会出手。比如3年前金晓东偶然在地摊上发现了一件宋代的越窑刻花粉盒,他以2200元购得,现在这样的越窑粉盒上拍的话,估价至少在10万元以上。去年他在一个台湾人开的古玩店看到一个金代的东西,店主说是磁州窑的,但我一看就是定窑的,他卖我4500元,实际价格在20万元以上。

  今人会古人的发现之美

  如今,退休了的金晓东有了更多的时间用于整理自己的藏品,写作鉴赏文章,还如同当年的尚先生一样,也有年轻人向他请教了。作了三十多年文学副刊的编辑,这份文化积累也为金晓东的古瓷品评与鉴赏带来了许多帮助,与一般人将规整、精细当做追求目标不同,他更看中古瓷整体的美学价值以及与其同存的历史、文化、民俗等信息。他写过一篇引起很多响应的文章《静夜玩明月》,他把自己心爱的瓷器比作明月,赏瓷如玩月,“素白秀雅的定窑碗,好似‘玉盘’;晶莹柔润的影青盘,宛若‘夜光’;奇巧纹裂的龙泉洗,堪比‘冰轮’;近乎凝脂的邢窑炉,就像‘玉蟾’;黑花磁州窑精品,布裙荆钗,不掩国色,是名符其实的‘素娥’。”买的时候,他随手拿起一件东西,看看,审视片刻就能准确地推断出它来自何处窑口,而买到好东西,他常常在晚间赏瓷,“闲坐案桌前,咫尺对‘婵娟’,从眼前美妙的物象去感悟当年制作者灵性的创意”。

  金晓东主要收瓷器,但看到好的木雕也会买。有一次金晓东在地摊上看到一件李白手执金樽举头邀明月的黄杨木雕,虽立在掌中不足三寸,刻工非常精细,人物毫发毕现,惟妙惟肖。再细看之下,座子上刻有落款:朱子常。金晓东心里一热,朱子常!不就是清末著名的黄杨木雕艺术大师吗?当即询价,摊主开价20元,金晓东杀到10元就拿到了,他还用5元钱收进一件精美的清初和合二仙竹雕。至今已经收藏了20多件木雕,20多件竹雕。

  总结自己30年来的收藏体会,金晓东觉得“收藏是美的发现、鉴识、享用的过程,是今人在追寻古人的美学足迹。从这一意义上说,古瓷的历史、文化及经济价值,是由当年的创造者与今天的鉴藏者共同完成的。”

  收藏观点:最捧清代官窑之风有点不正常

  近几年来瓷器市场上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清代官窑瓷器备受收藏家及投资者青睐,价格一路攀升,最高成交纪录不断刷新,上亿的价格频频出现。只要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官窑瓷器在艺术品市场上一露面,就遭到竞拍者的追逐。

  金先生认为清代官窑瓷器受人爱宠,主要是最近一二十年港台东南亚藏家带动的风气,而就历史上来说,鲜艳漂亮的清代官窑瓷器并非中华传统文化的最高精华,“中国制陶历史将近万年,成熟的制瓷历史从东晋算起也有一千六百年左右。中国重要历史时期的古陶瓷,珍品迭出,各领风骚,特别是宋代的汝、定、官、哥、钧五大名窑作品,沉静素雅,古淡韵深,历来是国内外收藏家梦寐以求的对象。相比之下,清代官窑瓷器的工艺性太强了点”。

  另外,他也提醒说如今假冒瓷器太多,“有些地方的高仿清代官窑瓷几乎乱真,连国际著名艺术品拍卖行也为之胆寒,小拍卖行拍卖的八成以上都是假东西,我亲眼看到有些老板买的东西,几乎全是假的”。

  焦点藏品:唐代越窑开成四年襄阳故夫人罗倩墓志罐

  方口圆底、蜜黄色釉的墓志罐高21厘米,上刻铭文280多字,述录罗倩故夫人王氏的生平事迹,行文隽逸潇洒,是唐代书法大家褚遂良体。造型简朴大气,釉色温润如玉,是博物馆中也难得一见的珍品。这件古瓷的品相、釉色、字体风格超过《中国古瓷全集·隋唐卷》第88号与第95号的那两件青瓷墓志罐。前不久冯骥才到金晓东家欣赏了这件带年号的瓷罐后也赞不绝口,称其“真是神品”!

  北宋永和窑蓝釉伏听俑

  上世纪80年代初,金晓东花350元买了件北宋永和窑蓝釉文官伏听俑,当时的大官僚活着时有人跪拜服务,所以死了还要雕塑继续跪拜,这件长13厘米,瓷胎,蓝釉绘袍,人俑身穿蓝袍,俯身跪卧,侧首仰望,帽、鞋、腰带与衣领饰以绿釉,再用黑釉勾眉眼,伏姿优雅,神情动人。看了台湾出的书才判断出准确的年代,因为台北故宫博物院亦有一件类似藏品,但那是青白瓷素胎,底部刻有“政和七年”(1117年)款。这件色釉藏品反映了北宋政和年间,江西永和窑已经与北方的巩县、洛阳等地一样,生产出了南方的颜色釉瓷,此俑为元代景德镇使用青花蓝料装饰瓷面提供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佐证。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