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民间收藏品市场繁荣与混乱共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19:12 新华网
新华社记者廖君、李永文 “以前我找过几位鉴定专家,他们都说我这两件藏品是真古董,可北京的专家却说它们是赝品,我究竟该听谁的?”不久前,在央视“2007民间寻宝记——走进武汉”大型活动现场,武汉市民余波拿着两只精美的瓷瓶,一脸无奈。 市民周谢的情况与余波正好相反:他收藏了一件“青花龙纹高足杯”,此前有专家一口咬定是仿品,在活动现场却被专家当场判定为珍贵的元代青花瓷器。对此,文化部中国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副主任王立军称:“目前我国收藏品市场空前繁荣,却也是空前混乱。收藏品市场上充斥着三流仿品,却没有一个权威的民间收藏品鉴定机构,这使得很多收藏爱好者蒙受了很大经济损失。” 民间收藏品市场繁荣 2月上旬,中央电视台携众多专家来武汉鉴宝的消息一传开,便在当地收藏界引起不小反响。活动原定仅限500人携藏品进入湖北省博物馆与专家交流,最终却因藏家的强烈要求,不得不将名额增至近千人。记者看到,蜂拥而至的人群将活动现场挤得水泄不通,场外还有许多的收藏爱好者期待着进入现场。此前,武汉市几大收藏品市场也曾多次举办类似鉴宝活动,每次都是人满为患。 一项统计表明,我国现有各类收藏协会、收藏品市场近万家,有3000余万收藏者热衷收藏。收藏品市场交易额庞大,仅北京文物收藏品市场交易额一年就达11亿元人民币,地下交易更是无法统计,而且发展势头强劲。 针对民间收藏品市场的火暴,王立军认为,首先是经济力量的推动,加上文物升值潜力巨大,好的藏品基本上是一年升值30%至50%,刺激了手中有闲钱的人们把眼光投向这个领域。推动市场火暴的另一原因是,一些投机分子故意炒作,先大量收购某个时期的古玩,使其价格一路飙升,炒起来后,再慢慢“放水”。 鉴定专家良莠不齐 参加武汉鉴宝活动的专家称:此前他们走了20多个城市,不少地方的赝品率达到了80%至90%。王立军说,文物真假掺杂的情况古已有之,普通收藏爱好者大多眼力有限,他们决定是否收藏某件物品时往往需要借助鉴定专家,此时鉴定专家的实力和操守就显得非常重要。 然而,鉴定专家的操守问题日益突出:有的专家故意把真文物说成是假的,然后再托另外一个人花极少的钱把这个东西买下;有的专家则把假文物说成是真的,从而大把收取所谓的鉴定费用。目前我国各类收藏品鉴定机构有数百家,其中不少机构内的专家见了藏品就一律说是真的,还开具毫无用处的鉴定证书,每份证书收取上千元的费用。 重庆一位资深收藏者曾携藏品在北京参加拍卖会,成交了5件,成交金额30余万元。当他与这家拍卖公司联系收款事宜时,对方却明确答复说拍卖会成交过程是“托儿”制造的假象。如果收藏者跟拍卖公司打官司,拍卖公司可以把责任推给“参拍人”,说“举牌人已人间蒸发”,由于目前法律上对于参拍人缺乏约束,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2006年10月,在由重庆市收藏协会、重庆收藏商会主办的“中安·翡翠湖杯首届巴渝藏宝暨鉴宝大赛”免费鉴宝活动上,有位女士带来3件玉器被现场专家鉴定为“三星堆”玉器,称其中两件价值无法估量。消息传出后,在社会上及文博界引起很大轰动。而三星堆遗址的管理机构、三星堆文物的收藏机构、三星堆博物馆却对鉴定结果提出质疑,认为3件玉器拼凑痕迹明显,现场专家的鉴定缺乏有力依据,如果不是失察,就是缺乏对三星堆文物的基本认识。 专家建议收藏重在情操陶冶 俗话说:“乱世买黄金,盛世兴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面对日益高涨的收藏热潮,专家建议,收藏重在情操陶冶,而不是投资。 王立军表示,近几年来,我国收藏人数不断增多,目前号称收藏者达数千万人。但是许多收藏者不是收藏,而是以收藏名义做生意、做买卖。许多老百姓不懂文物,却做起投资、发财梦。有的省吃俭用,穷其所有,买来的却是赝品。 有关专家认为,国外的收藏者都有自己的专家团队,每年定期在世界各地市场发掘收集。而目前国内的收藏市场还不成熟,市面上真正的好藏品较少。收藏者应摆正心态,把收藏古玩视为陶冶情操的业余爱好,而不能指望靠收藏来发财赚钱。(完)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