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匠人和艺术家的感情差距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5日 13:40 财经时报

  本报记者 李一鑫

  在景德镇烧制瓷器的郭为军师傅已经年近古稀,但是精神依然矍铄。从瓷厂杂工到工艺师可谓是摸了一辈子瓷器,是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够制作世界上只有中国独有的大红釉的能工巧匠之一。现在他已经不亲自烧瓷,到了带徒弟的时候,而今,他在景德镇也只是十分平常的一位匠人,称不上大师,这点他自己也非常认同。

  郭师傅家的玻璃柜子高处放着一件闪烁着如鲜血般红宝石光泽,让人目不转睛的红色瓷瓶,瓶子不大,形态圆润丰丽,异常美丽。据他说,这就是传说中的神秘大红釉,中国的国宝,景德镇的名产。

  大红釉始创于元代的景德镇,因其红如猩血,光彩陆离,被称作人造宝石。现在只有中国人可以烧制,目前这个技术还属于国家三级机密,但是在国际舞台上,大红釉却没有得到它应有的位置。

  “如果大红釉能登上人们的饭桌就好了,现在人们都把它做摆设,生活用瓷里少了它,就少了血色呀。”郭师傅不无感慨地说,但是他也知道,这真的很有困难。因为在陶瓷界中,历来就有“要想穷,烧郎红”之说,因为红釉瓷的烧制实在太困难了。

  高温红釉瓷的成功烧制受釉料的配比、施釉的技巧等技术难关的制约,尤其在高温煅烧中釉料流散变化多端,温低不成红,温高色即去,在时间掌握和温度控制上考验着创作者的功力,兴许几番的烧制也没有烧成一件,靠它挣钱养家基本不能指望了。而这些高超技巧,并没有让这些景德镇

瓷器手工艺人名扬天下。

  “中国之所以没有能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瓷器,第一就是这些中国独有的技术必须用最传统的方式来制作,工艺非常复杂,对地理环境的要求也很高,所以作为艺术用瓷没有问题,但是作为生活用瓷,发展的空间就十分狭小,总不能今天推出了这个大红釉瓷器,明天就没有货了吧。”在瓷器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的郭师傅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对瓷器行业却有自己的认识。

  而他所讲的,无非是中国的瓷器行业还停留在匠人的阶段,没有形成行业。

  “其实为什么中国生活瓷器,特别是名瓷的江山都让国外的厂商抢去,这和中国人对瓷器的态度有关。”郭师傅一边抚摩着手边的青花瓷碗一边颇为不服地说:“我们成不了大师,不是我们不成,是因为中国人就不把瓷器做艺术品,咱们都认为瓷器就是个普通的物件。做物件的人就是匠人,做艺术品的人才能是大师,而在国外,不管是生活上用的瓷器,还是艺术瓷,都能算是艺术品,那么瓷器的附加值自然提高了。”

  在瓷都景德镇工作的人,对于瓷器,有着外人不可比拟的感情,郭师傅也不例外,他所担忧的更深层面,就是国人对瓷器的内在感情。

  “我也去过英国、德国这样的瓷器文化发达的国家,和人家相比,我们作为瓷器的发源地,对瓷器太没有感情,太不重视。

  几乎所有欧洲国家对于瓷器的理解都是充满艺术性的,生活用瓷必须是完整成套的,在使用瓷器的时候既要实用,又要得到艺术的享受。而中国人却还给瓷器采用“终身制”,这套瓷器少了一个,用其他的补,甚至每件瓷器只有到坏得不能用才扔掉,这与国外的用瓷文化有着天壤的差距。前些年用塑料、搪瓷、树脂等耐用材料取代瓷器的风潮就是国人好恶的最佳佐证!“

  老手工艺人的话简单,但也说明了中国瓷器品牌发展前行的一个制约因素:不改变中国人对于瓷器的终身制认识,瓷器在中国就永远是个“物件”,大师和匠人就永远存在着微妙的差异。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