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9月02日 11:18 《钱生钱》 

  微信朋友圈有一句流传很广的“名言”——婚姻是一场精神上的“门当户对”。这不,对于妈妈思潼来说,天天思考的问题就是“老娘一定要好好奋斗好好理财,让儿子未来可以过得衣食无忧,甚至有财力娶上大小两房媳妇儿”……而“深邃”如李忆临者,则想到了一个更为“深远”的问题,那就是——为什么中国人总是富不过三代?“我的儿子该如何继承我的财富,才能源远流长,永续老李家荣耀?”

  呃……两口子集体掉钱眼儿,姑且这也算“精神门当户对”的一种吧!那一日,思潼依旧在像模像样地“研究”着暴动的A股,因为整天照顾孩子而空仓躲过一劫的李忆临,却端着刚点的黄焖鸡米饭外卖,轻松地与思潼进行交流:“老婆,依我看,我们现在整天研究怎么挣钱,其实意义不大,毕竟孩子要是没教好,那不管你给他金山银山,他照样能给你造得精光,不留下一张100……所以,让他更好地理解财富,当金钱的主人,几十年后,我们才能安详地离去,你说对吧?”

  “老被泼冰水”的思潼其实心中已有诸般不爽,但眼见李忆临这般热心,为不破坏和谐,她还是耐着性子嘟囔了一句:“哦?忆临老师有什么高招?”

  “高招谈不上,只不过近日读了一篇主要讲解‘美国人如何破解富不过三代’的文章,感触颇深,愿分享几个小故事给你听。”李忆临啃了一块鸡骨头,顺势扒了一口米饭,自顾自地说道。“第一个小故事,是关于‘认识金钱’的故事。说的是20年前美国加州有位父亲为了让孩子们明白他们家收入支出的细节,有一天从银行领薪水时取了1万美元的现金,回家后他的儿子以为他爸刚抢了银行。后来过了一会儿,这位父亲便开始讲解税金的概念,首先把家里本月该缴纳的税金从这堆钱里取出来、放到一旁。然后又把捐给教会及慈善机构的钱也放到一边。接着就是每月付还给银行房贷的一大笔钱、每月购买食物的钱、出去看一次电影及参加足球比赛的费用等等。渐渐地那堆钱越来越小,最后能留下作为每月储蓄的就所剩无几了。这样做的结果自然不言而喻,儿子不仅懂得了花钱应该慎重,同时也深刻了解了父母之于金钱的价值观。这样,岂不是比给他一大笔钱更有意义?”

  看多了心灵鸡汤,对这类故事已经麻木的思潼,不耐烦地说道:“你究竟想表达什么?”

  李忆临回答:“就是想让你看淡一些投资理财,不要太好高骛远,完后还用‘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来自说自话。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等孩子长大了教育他,钱并不是衡量幸福的唯一标准。像美国绝大多数父母都希望孩子早早就懂得自立、勤奋与金钱的关系,把理财教育称之为‘从3岁开始实现的幸福人生计划’。对于儿童理财教育的要求是: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6岁具有‘自己的钱’的意识。他们有一句口头禅‘要花钱打工去’,我也希望我的孩子以后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都应当充满工作的欲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本来思潼就挺烦的,没想到李忆临又嘚吧嘚来这么一大通道理,愤怒的小火苗即将遇上汽油,可天真的李忆临还是没有意识到危险来临——且听他的第二个故事:“想要富得过三代,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结合孩子兴趣,积极培养他的投资欲望。像美国有一对夫妇,他儿子要求在其12岁生日时,可以得到一台割草机作为生日礼物,我想中国父母一旦听到这个愿望,都会呵呵一笑,然后给他买架钢琴,或者一套‘中考冲刺100天’的试卷合集一套。可这对夫妇呢,却很明智地给儿子买了一台割草机。结果,到那年夏末,儿子已靠替人割草赚了400美元。于是在父母的指引下,他用这笔钱买了Nike公司的股票,并且对股市产生浓厚的兴趣,它不仅开始阅读报纸的财经版内容。而且钱越赚越多……哦,我的婶子,这对夫妇简直太天才了!”

  李忆临兴奋地直吐白沫,却突遭晴天霹雳——“李忆临,你爸是马云[微博]?你是富二代?”

  天呐,原来思考“富不过三代”这种问题也需要门槛与资质,思潼,你果然是一把杀人的好刀……(文/胡军剑 图/网络供图)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