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跳转到正文内容

英女王当年嫁衣中国制造 鸿翔营业员工资超白领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26日 13:03  北国网-半岛晨报微博

  引子

  金鸿翔20岁已成女式西服裁制高手

  这是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一个平常的晌午,一位修女出现在裁缝铺。她亲切地告诉小裁缝:“上海现在太缺少能够缝制西式服装尤其是女式西服的裁缝。我虽然会缝制西服,但不能成为我的职业,所以我想无偿将我的技艺教给你,你愿意学吗? ”

  这天大的好事突然降临到小裁缝的头上,使他一时还来不及回过神来。就这样,这名修女便成了这个名叫赵兰春小裁缝的师傅。赵兰春果然不负师望,他掌握了缝制女式西服技艺后,不久就传授给了两个分别叫奚阿根和张韵洲的徒弟。后来,张韵洲又将技艺传给了儿子张凤歧,还谆谆告诫儿子,希望他日后也能将这门技艺传授给值得信赖的徒弟。

  当张凤歧开始考虑再传徒弟人选的时候,张凤歧的朋友将一个14岁的少年领到了他面前说,这少年叫金鸿翔,是上海浦东南汇县横沔人,曾在一家中式裁缝店当过一年学徒。这少年学技艺很用心,肯吃苦,人也聪明。

  金鸿翔确实没让师傅失望。 20岁时,他已经操练成了一个技术高超的女式西服裁制高手。就在那一年,金鸿翔远在海参崴开裁缝店的舅舅希望他能去那里。此时,张凤歧也觉得金鸿翔可以去闯荡一番,见见世面了。

  离开上海的金鸿翔,很快就在海参崴以一个女式西服裁制高手的身份崭露头角。此时,父母希望儿子在上海成就事业,将他召回了上海。金鸿翔白天在“悦兴祥”西式裁缝铺做师傅,晚上去夜校学习英文。这样的日子,从1924年一直坚持到1926年。

  1927年,金鸿翔在静安寺路(今南京西路)张家花园三开间门面的马车行,开设了一家西式裁缝店,挂出了鸿翔的招牌。 据《文汇报》报道

  6月2日是英国女王登基60周年纪念日,英国各地举办了数以万场计的庆祝活动。价值30余万美元、中国制造的55100件礼品瓷成了与英国皇室沾边的纪念品。而庆典聚会上,中国传统饮食也出尽风头,小笼包、珍珠奶茶、绿茶、茉莉花茶……

  回望历史,1947年,英国女王举行婚礼,需要婚庆用服。虽然女王没来上海,但上海“鸿翔”通过英国领事馆的资料,进行特殊裁剪,精制了一件大红缎料中华披风,绣满金线,极尽描鸾画凤之巧,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馆转送女王。事后,英领事馆送来了由英女王亲笔签名印有“白金汉宫”字样的谢帖。

  本期阵眼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滩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 ”上海滩的摩登时髦,让各派服装高手云集十里洋场,而一个上海浦东来的小裁缝金鸿翔,却在这里,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鸿翔时装。在激烈的竞争中,鸿翔是怎样脱颖而出的呢?鸿翔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独辟蹊径 做西式裁剪、中装式样的改良旗袍

  20世纪初,上海已经成为远东国际大都市,中式和西式两个不同系统的服装,第一次有了直接对话的机会,中国裁缝也第一次有了本帮和红帮之分。

  东华大学服装学院卞向阳教授介绍:“把中式衣服做得很时髦的裁缝,这些裁缝就被称为本帮裁缝,当时本帮裁缝主要做的是苏州式样、广州式样的衣服;又因为早期的中国人会把西方来的人称为红夷,所以红帮裁缝事实上就是指专门做西式衣服的裁缝。 ”

  1927年,小裁缝金鸿翔站在静安寺路,看着鸿翔的招牌被挂了上去,取“鸿展翔飞”的意思。鸿翔还发明了一个连上海人都没有见过的新名词:时装,据说就是西式女装的意思。上海多的是能做时髦衣服的本帮和红帮裁缝,鸿翔却找到了自己的第三条道路,做西式裁剪、中装式样的改良旗袍。

  在年年都翻新花样的上海女装界,鸿翔中西合璧的改良旗袍,领子和开衩的高低、袖子和下摆的长短,几乎随时都在变化。鸿翔还大胆启用了中国纺织界最新研究成果来做旗袍料子,不管是丝绸锦缎还是薄质呢绒,无所不能成衣,还花重金邀请著名画家设计新款服装。

  日进斗金 鸿翔营业员的工资远远超过白领

  一件再高档的旗袍,又能赚多少呢?金鸿翔开始尝试着打造这样的概念:在上海阴冷的冬天,太太小姐的鸿翔旗袍外面,应该有一件皮草相衬。

  好莱坞华裔明星黄柳霜访问上海,上海人发现,大明星的装扮就是旗袍加皮草。当黄柳霜被邀请到鸿翔做了一件旗袍之后,金鸿翔知道自己这一次又成功了。他的儿子金泰康介绍:

  当时一件灰斑大概是一根条子,就是十两黄金,所谓一根条子,相当于现在的四五万块钱……有一种货色叫加拿大名刻,就是mink小貂皮,这种加拿大名刻一张皮要一两金子,做一件大衣要六十张皮,六十两金子,就是六根条子。

  鸿翔找到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开始日进斗金。

  作为鸿翔时装公司的老营业员,陆维钧先生对于鸿翔的制度是非常了解的:“鸿翔的薪级制度叫提成制,就是没有固定工资的,你做多少生意,就提成利润的4.5%。那个时候,我们鸿翔营业员的待遇是很好的,假如你做一件皮大衣,做一件紫貂大衣或者羊绒大衣,价钱是很贵的啊,几千块的也有,几百块是很普通的。我们有时多的时候可以拿到两三千块,那个时候,一般来讲,一个月的工资,只有八九十块,白领的话,也就一二百块。 ”

  金鸿翔深深懂得顾客就是上帝的道理。鸿翔的裁缝师傅会现场就帮顾客把不满意的地方改好。原来,鸿翔为了方便顾客,把制作间和裁缝师傅就安置在了店堂的后面,鸿翔“前店后工场”的模式,开了中国高级服装定制业的先河。

  做工精致 6件样式新奇的旗袍捧世博银奖

  上世纪30年代,鸿翔是上海最受女人喜爱的服装品牌,旗袍正是鸿翔公司的主打服饰。 1933年,世界博览会在大洋彼岸美国芝加哥举行。鸿翔的旗袍如同一条绚丽的纽带,铺起一条从东方通往西方的彩色丝绸之路。

  金泰康回忆,有关鸿翔参加芝加哥世博会的那一段往事,曾经一度因为时间的推移险些被埋没。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金泰康为鸿翔时装公司撰写店史,查询档案资料时,才揭开了这段尘封了数十年之久的往事。“1933年时,我只有6岁,不可能想得起来在那一年鸿翔公司是否参加过世博会。为了求证这件事,我专门咨询了1933年在鸿翔工作,彼时已年过八旬的师兄曹某和丁某。 ”从两位师兄的口中,金泰康获得了肯定的答案,并了解了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1933年,中国的经济还很落后,当时参加世博会的展品大多是民间工艺品和手工艺品,比如丝绸、瓷器、茶叶、名酒、古玩、绣货等。有一天,金鸿翔在金门饭店巧遇了一个熟人,他就是当时世博会中国方面主办参展工作的廖凯伯,两人谈到中国展品的单调匮乏都颇为惋惜。廖凯伯又提到,在世博会上,各国均有服装展出,唯独中国没有。此言令金鸿翔颇有感触:中国也应当有服装参加世博会。他立即想到了旗袍,这既是中国民间服装,又是手工艺品,符合参展条件。于是,金鸿翔为世博会制作了6件样式新奇的旗袍,托廖凯伯送往美国参展。这些旗袍在世博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最终捧得了银质奖。

  “此事令当时鸿翔公司上上下下的员工都感到非常骄傲,时隔近60年,曹、丁两位师兄依然记忆犹新。”金泰康说,鸿翔选送的旗袍之所以能够在世博会上获得奖项,恐怕和其精致的做工密不可分。“鸿翔的服装对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精益求精,比如规定每一寸必须缝12针,多一针少一针都不行,对如何裁剪、如何熨烫均有严格的要求。 ”金泰康笑着说,“当时,依照鸿翔的要求,制作的衣服都必须是穿20年不磨损、不变形的好衣服。 ”

  时装表演 胡蝶阮玲玉穿鸿翔时装上台助阵

  正当鸿翔把旗袍生意经营得红红火火时,上海女子的着装却悄然发生着变化。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上海的妇女们越来越倾向于把外衣从原来的斗篷、披风转向西式的女装大衣。金鸿翔又一次看准时机,果断决定扩大经营,产销大衣。

  这次转型使鸿翔成功跃居上海女子服饰的榜首,成为时尚界的风向标。在上世纪30年代,鸿翔那个织印有地球、剪刀、卷尺的特点商标,一度是无数女子追捧的对象。部分太太、小姐在脱下大衣挽在臂弯里时,常常故意把商标露在外面,好炫耀自己穿的是鸿翔大衣。在典当行里,同样质地的大衣,只需要凭着鸿翔这只商标,就能多当十块大洋。

  老上海名媛们无不视鸿翔为最爱。电影皇后胡蝶就是鸿翔时装的忠实顾客,她曾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我的衣服几近由上海鸿翔服装店包下来了,那里有几个老师傅,做工很讲究,当前恐怕很难找到这样做工讲究的老师傅了。 ”

  彼时鸿翔的时装“秀”愈加盛极一时。1934年,鸿翔在上海的百乐门舞厅举办了一次时装表演会,吸引了胡蝶、阮玲玉等许多当红名人上台助阵。直至今天,这一场时装表演依然令人难忘,因为这个是上海,亦是全国的第一次时装表演。

  此后,在当时的夏令配克电影院、大华花园等处,又先后举办了数次时装表演,参加者除了万众瞩目的大名人之外,还多了很多上海名媛。

  注重宣传 借胡蝶举行婚礼之机大做广告

  1935年11月23日,全国四大明星之一胡蝶在上海举行婚礼,金鸿翔便抓住机会亲自给胡蝶设计了结婚礼服。整个婚纱上绣了100只蝴蝶,取自胡蝶的名字,一时间举城轰动。

  “鸿翔两店在二楼都有上百平方米的礼服厅,在四壁全部镶有落地镜子的试衣室,新娘可以很方便地看到自己前后左右的身影,凡是定制、租借礼服的都要赠送一对穿了礼服、新郎新娘打扮的‘赛珞珞’洋娃娃,可以挂在婚车上、新房里,所以营业格外红火。 ”在金泰康先生充满自豪感的回忆文字里不难看出,当时的“鸿翔”对于新娘礼服的一些揽客手段应用至今也毫不落伍。“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学不像,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 ”显然,面对服饰潮流瞬息万变的上海滩,“鸿翔”之所以能牢牢占据“女服之王”的称号,不仅在于设计师和裁缝师傅精湛的手艺,也得益于金鸿翔独到的宣传方式。

  声名远播 英女王看好鸿翔送的结婚礼服

  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间,鸿翔获得的赞誉可谓数不胜数。不仅在上海,在中国,即便是身居白金汉宫的英女王也对鸿翔的服装情有独钟。

  1947年,英女王伊丽莎白即将举行婚礼。为此,鸿翔特地精工制作了一套中式绣花礼服,配以一只雕花樟木箱,委托一位英国领事馆的工作人员送给英女王作为结婚礼物。依照规定,女王的婚礼原来并不收取民间礼物,但礼服送达白金汉宫之后,竟获得女王的钟爱,她破例将这件来自中国民间的礼服留在了身边。为表明感激,伊丽莎白还为鸿翔亲笔写下了“答谢信”。

  自此之后,鸿翔服装便声名远播,香飘海外。直至今天,鸿翔在海外华人心中的地位依然不可撼动。在美国纽约、旧金山等华人聚集区,仍然有不少店铺用“鸿翔”招牌开张,为当地华人加工旗袍等中式服装,这些店铺的旗袍加工费高达300-450美元。

  上世纪80年代鸿翔再经历销售黄金期

  然而,就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即1948年,国民党的统治一度搞垮了上海的经济,鸿翔也因之遭到重创,店内的大衣、呢绒几近被抢购一空。鸿翔的创始人金鸿翔再一次面对重大人生抉择。

  上世纪80年代,上海电影厂拍摄的电视剧《上海一家人》可谓家喻户晓。剧中主角若男便是以金鸿翔作为原型。在电视剧里,若男面对了与金鸿翔同样的抉择:解放前,挚友“黑皮”劝若男去台湾发展,若男断然拒绝。现实中,金鸿翔正是对前来相劝的挚友说了同样的话。

  金鸿翔决定留在上海。因为解放初期经济比较困难,鸿翔又一次进行了转型:将经营品种从大衣转向两用衫、裤子等普通服饰,面料则由呢绒、皮毛改为棉布、化纤。 1956年,鸿翔转为公私合营。

  上世纪80年代,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对衣着的需求也骤然增长,鸿翔又一次经历了销售的黄金时期。鸿翔不但生产呢服装,各单位定制的“工作服”更使得鸿翔技工们忙得不可开交。这段时间,鸿翔的产品大衣、呢裤数次获得部优、市优的称号。

  如今,鸿翔迁址上海陕西北路131号。几十年来,鸿翔经历了一次次辉煌和低谷。而今,伴随国外品牌的涌入,很多老字号均已不在,鸿翔同样面临着挑战。据《新闻午报》、《东方早报》、《扬子晚报》报道

分享到: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