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富豪财富长子继承仍是主流 青能否更胜于蓝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1日 08:21  北国网-时代商报

  文字/卢立业

  84岁,被很多人当成人生的一道坎。1928年7月29日出生的华人首富李嘉诚,在即将要迈自己的这道人生大坎前夕,意外高调地宣布了分家计划:将自己持有逾四成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权益,以及三成半的赫斯基能源权益,分配给大儿子李泽钜。

  据估算,李泽钜此番继承其父的股权总值逾2000亿港元。虽然李嘉诚声称无意退休,仍将掌控这个庞大的商业帝国,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分家正是为日后避免李泽钜与李泽楷争遗产而产生豪门内斗,导致“长和王国”元气受损。

  李嘉诚毕竟年事已高,且见惯了豪富之家由于争夺家产而骨肉相残的悲剧。随着这次分家,其一手创立的长江实业及和记黄埔将交予长子李泽钜打理。谁也奈何不了岁月的残酷,李嘉诚的商业帝国正在平稳过渡,未来少帅李泽钜能守住“长和基业”,还是继续开疆拓土,外界只能拭目以待。

  中国第一代企业家渐渐退出舞台,并于这两年集体进入“二时代”。有的人,像李嘉诚那样,趁身体与精力尚可,采取“扶上路,送一程”的传位办法;有的民营企业,因掌门人突然去世,富二代无依无靠地提前接班;还有的企业家,看子女没有多少经商本领,只好内部提拔心仪的接班人。

  有专家表示,中国的民营企业将在未来几年内迎来新老换代的高潮。青,能否胜于蓝呢?

  李泽钜能走多远?

  富不过三代,果真如此吗?有学者统计,美国只有约30%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过渡到第二代,只有12%的家族企业能成功过渡到第三代,而要成功接班到第四代,其概率仅有3%。再看看中国,真正能传到三代的企业同样十分有限。据全国工商联公布的《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只有30%中国家族企业能延续到第二代,成功接棒至第三代的仅占10%-15%。

  基业常青,百年老店,一直是中国企业家梦寐以求的,可真正做到的寥寥无几,而接班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这也是李嘉诚迟迟不想交棒的原因之一。李泽钜,这位低调的“长和王国”二号人物,早在多年前就被猜测是其父的接班人。

  因为,李泽钜成为接班人既符合中国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原则,况且其平日一直追随李嘉诚。“有父在旁,李泽钜每每显得寡言和拘谨,只有在李嘉诚的示意下,才简短发表对房地产业等看法。”长期关注长江实业的证券分析师冯璐说。获得李嘉诚悉心栽培,使得李泽钜在“长和王国”内部地位日益牢固。更重要的是,曾遭悍匪张子强绑架的那段经历也无疑成为其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现年48岁的李泽钜,面对父亲的重托,在记者会上表情严肃地说:“爸爸的安排,我们永远OK。”

  相反,那位“小超人”李泽楷张扬的个性,与明星又有诸多绯闻缠身,给人以不善于守业的印象,而是一位创业的好手。所以,李嘉诚的分家方案中,还包括会全力帮助李泽楷收购心仪的公司,“给钱他,会多于他本人现时拥有资产好多倍。”

  对于内敛的李泽钜执掌“长和王国”,外界普遍担心这位唯父是从的新一代掌门人,能否有过大的作为。“李泽钜的接班,对正在展开中国的企业新老交替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与参考价值。”一位经济学家在微博中如是评价说。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过于保守的结果往往使企业走向下坡路。也有人认为大可不必担忧,因为李泽钜在投资领域也有成功案例,只不过是没有其弟那么轰轰烈烈。李泽钜本人也有数次成功的投资案例,比如2003年11月,他就以私人名义投资加拿大航空公司,并以31%的股权,成为加航最大单一股东。事后,这位少帅便被香港商界人士誉为“香港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之一”。

  退而不休的创始人

  熟悉李嘉诚的人会发现,他在宣布给两个儿子分财产的同时,特地强调自己不会退休。这表明,他现在还是不太放心已经悉心培养多年的李泽钜。事实上,不仅李嘉诚这样的超级富豪担心子女能否接好班,就是一个普通的家族企业,富一代即使宣称解甲归田,但仍退而不休,继续像太上皇那样遥控指挥。堪称富二代成功接班典型的徐冠巨,2000年便从父亲手中接过传化集团的帅印,但徐传化仍持有公司的少量股份。

  目前,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管理权传承,二是股权传承。大多数创始人都没有选择一步到位的传承模式,而是先转移管理权和少部分股权,让接班人先担任董事长等重要职位,观察一段时间,再逐步转移控股权。至于类似李嘉诚这样先转移控股权的案例相对较少。

  笔者身边就有一个富二代,父亲名义上让儿子全面打理家族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可每个月的最后两三天,老人家会出现在单位,仔细查看各种经营数据和财务报表,然后把发现的问题再告诉儿子。“我理解父亲,毕竟企业是他用二十年心血拼出来了,尽管规模不大,也就一百多人。但从管理学讲,组织不分大小,哪怕是三个人的小组织,身为管理者也会感觉到很辛苦。何况,你还得管生产、盯销售,父亲总怕我自己管理不好。”刚刚接手企业半年的刘宇(化名)说。

  据笔者了解,一般家族企业对接班人的培养,从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先到底层锻炼一段时间,然后到管理层负责一块边缘业务,慢慢再正式成为有一定实权的“二号人物”。

  一看孙洋(化名)的名片,所有人都觉得好奇:某汽车配件厂销售员。熟悉内情的人都知道,他的父亲可是企业的厂长。企业早晚要归他,此时怎能就是一个普通的销售员呢?“最初,我根本不想到父亲的工厂上班。我学习不太好,比较贪玩,也没什么专长,在社会上转了三四年,没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又想跟朋友合伙,开个网吧什么的,但家里不给拿钱,当小老板的梦想泡汤了。”孙洋说。

  无奈之下,他选择给父亲打工。父亲对孙洋说:“我一直在等你呢,工厂最终还得交给你,但你现在不懂技术、不懂管理,更没多少文化知识,真怕这企业到你手里给毁了。”他深知,父亲创办这个厂子相当不容易,当年几乎是没白天没黑夜地干啊。“儿子,别看你学习不好,但你交际能力挺强,这也是一个不错的优点,你先干销售吧。一方面,这个门槛低,没什么技术要求;另一方面,销售是企业的命脉,当企业负责人,不把销售搞明白怎么能行啊。”孙洋父亲给儿子安排这样的工作。“销售,是很重要,是没有技术要求,但里面太复杂了,要跟经销商搞好关系,又要想办法争取车企的大单子,太难了!幸好,很多关系都被父亲打通了,我需要的是学好怎么维护,然后再想办法去开拓新的渠道。”孙洋信心十足地说。

  长子继承仍是主流

  喜欢研究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封建社会的皇位继承有个约定俗成的原则,“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通俗地说,选择皇位继承人时,优先正妻所生的长子。这一立嫡长子的传承,到了当代同样适用。

  有机构不久前对A股113家开始股权传承的中小板、创业板公司对比发现,其中15家由控制人家族的长子担任董事长,仅5家是由次子担任。该机构还发现,当子女难分伯仲时,也会出现创始人在长子与次子间反复抉择的情形。

  如亚太股份的黄伟潮、黄伟中就先后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显示其创始人黄来兴对两个儿子先后进行培养。浙江龙盛的创始人阮水龙同样曾在有管理优势的长子阮伟兴和有技术优势的次子阮伟祥之间选择接班人选。浙江广厦的楼忠福也曾在长子楼明、次子楼江跃间选择。

  如果膝下只有一个子女的话,创始人无论如何还是首选自己的子女接班,而且尽一切可能帮助孩子尽快能独当一面。比如刘永好这两年每逢重大场合都带着爱女刘畅见世面,宗庆后也给女儿越来越多的权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家族企业中,还存在重男轻女的思想。如果二代是独生女,“选婿接班”的现象越来越多。尤其在中国南方的家族企业中,创始人特别注重对女婿的培养,而女婿也在企业遭遇突变时充当了主心骨。

  去年11月福布斯发布的《中国家族企业调查报告》显示,共有19家上市家族企业实际控制人的女婿在上市公司担任董事、总经理甚至董事长职位。据笔者了解,2011年4月,兴民钢圈前控制人、董事长王嘉民因病过世后,就由其女婿、80后高赫男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一职。2008年12月,华星化工董事长庆祖森辞职,同样由其女婿谢平接任董事长兼总裁。

  其实,“选婿接班”在国外也很普遍。比如日本三井集团创始人三井高俊有一句名言,“宁可要女儿也不要儿子,因为有了女儿我可以挑选儿子”。在他看来,有骨血关系的子女尽管可靠,可能力有限,含辛茹苦发展起来的企业,选错人那不是等着“慢性自杀”。三井由此开创了日本家族企业的传承方式,改变了以往只有儿子才能继承的传统。

  相关新闻

  富二代没几个爱接班

  截至2011年底,在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的919家企业中,有113家招股书中出现了控制人家族第二代的名字,许多富二代由此浮出水面,其中甚至不乏未成年人。如恒基达鑫董事长王青运未成年的女儿张莘,持有公司6.23%的股权。鱼跃医疗24岁的少东家吴群已获得11.03亿元的财富。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只有18%的“富二代”愿意主动接班。

  至于那些不愿主动接班的“富二代”,有的是对严厉、小气、自以为是的父辈不满,有的是对传统产业毫无兴趣,有的养尊处优惯了不想被约束,有的是国外生活多年不适应国内风格。他们往往更加钟情于“虚拟经济”,对于网络、电子商务、VC(风投)、PE(私募)等投资方式兴趣浓厚,对创办实业、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等兴趣不足。

  含金匙而生的富二代,享有优越的生活条件,和他们相连的标签往往是飙车、炫富、绯闻女星等。来自车商的数据也显示,宾利、兰博基尼等豪华车在中国近半销量来自“富二代”的贡献。合生创展朱孟依的女儿朱桔榕等人也不掩饰对奢华生活的喜爱,她出行喜欢入住四季酒店等豪华酒店。而无论俏江南(微博)集团CEO兼执行董事的汪小菲与一众女星的绯闻、与大S的婚礼,还是海鑫集团李兆会与车晓的婚姻,都曾是娱乐版连篇累牍追踪的“八卦”。

  力帆集团尹明善的公子尹喜地,在国内汽车论坛以“精彩哥”闻名,对豪车可以一掷千金,对家族事业却不上心。有风投人士透露:“尹喜地通常是3点上班,4点就下班。当时我们准备入股力帆集团,在与其接触过程中,发现企业存在接班人问题后,就选择了放弃。”综合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