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国富人买房大多空间被浪费 更多是为炫耀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4月09日 10:07  北青网

  如何尝试新的住宅空间,是日本建筑师们思考的问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难波和彦认为:“21世纪,传统的家庭模式解体,但是家庭应该重新结合起来,所以建筑应该思考如何凝聚家庭。”

  “中国的户型大,但不好用,虽然有大起居室,但功能不足,不如日本收纳做得精细。”日前于北京举行的“House Vision”论坛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如此总结道。

  从2011年3月开始,“House Vision”项目将来自日本和中国的建筑师们聚在一起,讨论未来的居住空间。著名设计师原研哉担任该项目干事,在他看来,“住宅是和人类生活最紧密联系的存在”。家庭人口的变化,由此引起的对家的方方面面要求的变迁,人们对家庭居室的认识和“个性化”要求,由此引发的家居格局的不同……这些都是中日建筑师关注的问题。

  人口越来越少的家

  “1960年的时候,日本平均每个家庭4.14个人,到了2005年下降到平均2.55个。现在就日本来说,一个人生活的家庭数量,占了很大比例,60%都是一个人到两个人的家庭。家庭的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家具设备等都会发生巨大变化。”

  原研哉的主要阵地是家居电器等设备的设计,无印良品的很多产品都出自他之手。同时他对建筑也非常关注,认为设计与住宅建筑关系非常密切。社会老龄化对于日本很多建筑师都是噩梦般的现实,泡沫经济年代曾经的建筑市场的极度繁荣,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然而原研哉却认为:“社会变化会带来新的产业,建筑师和设计师的意识也要跟随着变化。”

  这些问题对于中国来说,似乎还没有成为问题,大批的建筑仍然在不断地拔地而起。不过,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副教授王昀认为,中国建筑[3.10 -0.64% 股吧 研报]师也需要有类似的危机感:“日本上个世纪曾经有一波建筑大潮,后来新建筑数量就下降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曾经大规模地修建过很多大型居民小区,正如中国现在所修建的超大型居民小区,在日本称为“团地”。但这些“团地”如今很多都面临困境,人口减少之后,益发集中到了东京之类的超大都市中,原先的偏远“团地”越来越萧条。

  “都市再生机构”的泷川光是和他的同事,就致力于解决这些需要改造的旧物业,对旧小区进行改建甚至是缩建,“比如,我们对有1712户的东京东云小区进行了改建,让那里既能够领略自然风景,又有东京市中心般的都市氛围。”还有一些小区,需要改建成为适合老年人生活的空间,“空间需要适合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高龄化是建筑从业者必须考虑的问题”。

  这些非常细致的考虑,在周燕珉看来,正是中国应该学习的,她研究中国建筑住宅户型的变化,“90年代商品房出现之后,中国的户型就逐渐变大,尤其是富人们青睐的超大户型,乃至别墅。但是中国富人的想法并不明确,空间并不适用,而是更多地用于展示。”

  她认为,日本的住宅设计值得学习:“空间中有很灵活的隔断,住宅空间不大但用起来不会难受,也便于维修和改造日本使用的是两层地面,有管线问题方便查找,中国就只能凿地,否则哪里出了问题都不知道。”

  而在日本已经不再适用的“团地”,在中国大建保障房的今天,他们的经验,在周燕珉看来,“尤其值得借鉴,可以让我们少犯错误。日本先是工业化标准设计,后来又开始个人化。但我们现在还是应该先发展标准化,毛坯房式的建筑和装修都不能实现节能,应该到改造的时候再进行个性化。”

  不过,原研哉对于学习日本经验的提法也表示了自己的考虑:“家要满足人们关注的问题,不能和环境割离开。日本的情况比较特殊,日本的户型直接搬到中国是行不通的。”

  新空间的多种尝试

  旧宅改造,对于日本建筑师来说,是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泷川光是介绍道,“改建尤其针对1965年到1975年之间修建的旧宅,1965年之前的很多都是拆旧宅修新宅。”旧宅改造的要求多种多样,“现在最新的风潮是带菜园的住宅,这样住在楼上的人也可以种菜。”

  除了旧的住宅之外,日本的街区里也沉睡着很多半旧的物业,比如仓库、厂房等。日本东北艺术工科大学副教授马场正尊和他的OpenA工作室,关注的就是相关的建设。“这些空间如果能全部重建当然最好,但是情况却不允许这样。我一边与古老的建筑进行对话,解读潜在的可能性,一边寻找能最大限度发挥其魅力的设计,让古旧的建筑空间重新诞生出新的生活。”

  “东京湾区的仓库,我们改造成了办公室,面向运河,空间赏心悦目。因为报纸销量不好而被废置的印刷工厂,我们改造成了俱乐部一样的空间,因为做办公楼和公寓成本都太高,然后这里可以做发布会,还有演播室。”马场正尊和他的团队还改造了上世纪80年代泡沫经济年代的单身宿舍,“把老食堂改造成休息室,整个房子可以改造成现在流行的公租公寓。”

  而新的住宅空间,也是日本建筑师们思考的问题。东京大学名誉教授难波和彦就和无印良品合作了“箱体之家”:“它实行标准化,性价比高,使用风能等清洁能源,这样自然也能达到平衡,空间也能体现多层次的生活。”在他看来,“21世纪,传统的家庭模式解体,但是家庭应该重新结合起来,所以建筑应该思考如何凝聚家庭。”

  与难波和彦偏向于社会学的思考方向不同,东京大学特任副教授藤本壮介思考的是,“今后的建筑将给人带来哪些激情和感动?未来的建筑,将从重视功能和便捷性,发展到如何丰富人们的生活。”他的作品充满了大胆尝试,他将自己的尝试称作“简朴的未来”,核心在于“复古”:“复古就是未来”。

  在藤本壮介看来,“家应该是一个能看到的空间,越往里走越自在,越往里越让人舒服。”他思考的是建筑空间,“建筑常常被家具左右,如何更整合,让人和空间更紧密?”他设计的“木头房子”被视作对结构和空间进行重新审视的代表性作品,没有家具也没有传统的空间,错落上下的木头本身既是房子,又是家具,还是活动的空间。而他所设计的House N则体现了他所说的“里外论”,一层又一层有大开放窗户的结构,“家里也有街道,大箱子中箱子小箱子,不同的方向都可以看到天空,既有开放感,又有被保护感,二者结合得很协调。”

  藤本壮介接受一对夫妇的委托,设计的NA House更是将结构和空间进行了重新分配,“业主希望在屋里不同地移动,可以自由自在地在家里走来走去”,但是业主拥有的也只是东京的一小块土地而已。他将空间划分成了若干复杂的隔断,“变成了立体房间,利用高度差来实现他们的愿望,最大的一块房间地板也就只有2米乘以3米。”这栋房子通体透明,好像一个复杂的城堡,这样富有科幻乃至童话色彩的建筑,不知道将来会不会也成为一种新的家的选择。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