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行报告

2017年银行间债券市场 不良资产证券化市场运行报告
2018年04月25日 18:22 新浪投资综合

【金融曝光台315特别活动正式启动】近年来,银行卡被盗刷、买理财遇飞单的案例屡见不鲜,金融消费者维权举步维艰,新浪金融曝光台将履行媒体监督职责,帮助消费者解决金融纠纷。 【在线投诉】

  来源:联合资信  作者:张睿君 梁 涛

  摘要

  2016年人行提出重启不良资产证券化试点,并批准了工行、建行、中行、农行、交行和招商银行6家银行的试点资格,2016年6家首批试点银行顺利完成了14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累计消化不良资产510.21亿元,丰富了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的品种,拓宽了不良资产处置渠道,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2017年,第二批试点银行参与了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累计发行19单产品,不良资产证券化正在逐渐成长为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常规有效手段。

  一、发行情况

  2017年银行间市场共计发行了19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单数较2016年增加5单,累计发行规模129.61亿元,较2016年下降16.97%,主要原因为2017年发行单数最多的为单笔规模较小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随着试点银行扩容,除首批获得试点的5家银行外,2017年有7家新增机构完成不良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

  从证券端来看,各单产品均采用了优先档和次级档证券的两档分层结构,优先档证券的评级结果均为AAAsf级,优先档证券平均占比为77.22%。各单产品优先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0.12年至2.05年,次级档证券加权平均期限区间为0.79年至3.75年,优先档证券发行利率区间为4.5%至6.0%,受年底债市资金面紧张影响,2017年12月发行的部分优先档证券发行利率显著上升。发行情况详见表1。

  二、基础资产与回收估值

  2017年发行的19单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涵盖了个人抵押不良贷款、信用卡不良贷款、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对公不良贷款和小微不良贷款等五种类型,没有新增品种。与2016年相比,对公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的发行单数及规模均显著下降,以零售类为主导。具体发行单数及规模详见图一。

  1.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7年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以对公不良贷款为基础资产的产品共有2单,累计发行规模为27.90亿元,占总发行规模的21.53%,涉及基础资产未偿本息余额达43.56亿元。从五级分类来看,基础资产涉及次级类、可疑类和损失类,其中次级类贷款占比较高,可以看出银行挑选了不良账龄相对较短的不良贷款入池,有利于增强投资者信心;从担保方式来看,基础资产涉及的担保方式包括抵押、质押、保证以及多种担保方式构成的组合担保,其中附带抵质押与保证的组合担保方式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此类不良贷款回收率相对较高且确定性较大,这有助于提高资产池的现金流回收预期。2017年发行的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一般情景下的回收率区间为34.24%至46.99%。基础资产概况见表2。

  2.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7年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有10单基础资产为信用卡不良贷款,证券发行规模合计为27.67亿元,涉及基础资产未偿本息余额达235.31亿元。从五级分类来看,损失类贷款占比较高;从担保方式来看,基础资产全部为纯信用类贷款,因而回收率与其他类型的不良资产相比较低;从回收估值来看,此类基础资产的特点为单户占比较小、分散性好且同质性高。2017年发行的信用卡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一般情景下的回收率区间为9.70%至24.26%。基础资产概况见表3。

  3.小微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7年发行的不良资产证券化产品中有两单小微不良贷款资产支持证券,两单发行规模共计7.03亿元,基础资产未偿本息余额共计16.56亿元。从五级分类看,基础资产次级类贷款占比最高;从担保方式来看,基础资产绝大部分附带抵质押类担保,有利于基础资产的回收;从回收估值来看,此类产品基础资为个人经营性贷款和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单户金额相对较小,分散度介于对公不良贷款与信用卡不良贷款之间。2017年发行的两单产品基础资产抵押物大部分为商铺、厂房、土地和/或个人住房。2017年发行的两单小微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一般情景下的回收率区间为48.13%到61.58%,回收率较高。基础资产具体情况见表4。

  4.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7年共发行了两单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发行规模总计为19.36亿元,基础资产未偿本息余额为37.41亿元。从担保方式来看,基础资产全部附带抵押担保,抵押物全部为住宅;从回收估值来看,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具有单笔规模较小、分散性较好、同质性较高等特点,且基础资产附带的抵押物变现能力明显高于其他类型,回收较有保障,因而回收率明显高于其他类型不良资产。基础资产概况见表5。

  5.个人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

  2017年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有三单是个人抵押不良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发行规模为80.50亿元,基础资产未偿本息余额为172.03亿元。从基础资产五级分类来看,可疑类贷款占比相对较高;从担保方式来看,基础资产全部附带抵押担保;从资产类型来看,三单产品基础资产中包含了个人经营不良贷款、个人消费不良贷款及个人住房不良贷款中的两到三种类型,分散性相对较好,同质性也相对较高。基础资产概况见表6。

  综上所述,从回收估值水平看,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的回收水平最高,主要源于个人住宅作为抵押物变现能力较强,回收较有保障,且分散性较好,整体回收波动性较小;其次是小微不良贷款及个人抵押不良贷款,抵押物主要为住宅和商铺,住宅作为抵押物变现能力较强,商铺处置难度通常大于个人住宅,且根据商铺所处地区及具体位置不同处置难易程度也不同,所以小微不良贷款及个人抵押不良贷款较个人住房抵押不良贷款回收水平略低;对公不良贷款包括保证类和抵/质押类贷款,抵/质押物一般为机器设备、土地、厂房等,抵押物处置难度较大,回收水平一般;信用卡不良贷款作为纯信用类贷款,无抵/质押物作为担保,回收难度较大,且从发生不良到初始起算日的不良账龄对回收水平的影响较大,不良账龄越长,预期回收金额越小,整体回收水平越低。

  三、证券运行表现

  截至2018年2月底,2017年已发行的19单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中,已有14单产品开始兑付,优先级证券利息和本金均兑付正常,其中“中誉2017-1”优先级证券和次级证券已兑付完毕;“和萃2017-1”和“兴瑞2017-1”优先级证券已兑付完毕,且处于次级证券的兑付期内;其余11单均处于优先级证券的兑付期内,且回收情况良好,证券及资产池回收情况详见表7。截至目前,已经发行的不良资产支持证券兑付情况良好。

  四、展望

  发起机构和发行规模将继续扩容。随着宏观经济下行压力持续,银行业不良贷款规模仍将继续扩大,发起机构处置不良资产的需求仍然旺盛,从2016年及2017年的发行情况来看,部分银行已将资产证券化做为处置不良资产的常规手段。同时,第二批试点银行尚未在2017年全部完成发行,有可能在2018年完成发行计划,总体来看不良资产证券化未来仍有发展空间。

  零售类不良资产仍将占据主导地位。就基础资产而言,从目前市场已发行的9单对公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产品来看,无论是过长的尽调估值周期还是较低的估值结果,与传统的批量转让对公不良资产包给资产管理公司相比,均未体现明显优势,后续发起机构发行此类产品的动力可能不足。就零售类不良资产而言,目前国内监管上不允许批量转让,不良资产证券化无疑解决了个贷类不良资产批量处置的难题。同时,零售类不良资产较好的分散性及较高的同质性,免去了基础资产逐笔尽调的问题,各中介机构主要以历史数据分析为主作为估值依据,从而降低了尽调过程的时间成本及人力成本。整体来看,未来不良资产支持证券仍将以零售类不良资产为主导。

  不良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趋于成熟。目前,不良资产证券化仍在试点阶段,在各机构的不断探索下,经过两年时间的发展,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结构已经逐渐完善。2017年发行的产品,从分层设计、流动性储备账户、外部増信机制、贷款服务机构超额奖励等交易机构的设置上,与2016年发行产品相比没有明显差异。

  已发行产品回收情况良好,但催收行业业务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首批及二批试点机构均为主体实力极强、不良资产处置经验丰富的大型商业银行,同时监管部门对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信息披露要求较高,审批流程也较为严格,目前已发行的项目基础资产回收情况较好,证券兑付情况良好。但国内房价经过几轮上涨之后,我国居民及企业杠杆水平已经处于历史高位,当前温和去杠杆的背景下,不排除不良率及不良规模进一步上涨的可能,催收行业的催收压力可能进一步增加,对于基础资产的回收估值仍应继续采取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7X24小时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图文直播间
  • 视频直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