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金融新闻网

  2017年以来,尽管债券市场进入振荡调整期,各种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但债券市场发行依然呈现出加速态势,各类债券发行总量继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2017年是我国债券市场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迎来成立20周年;这一年,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债券通”试点开通;这一年,债券市场在振荡调整中稳步前行。

  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提出,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扩大债券融资规模,丰富债券市场品种,统一监管标准,更好地满足不同企业的发债融资需求。相关业内人士表示,在优化融资结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的背景下,债券市场作为最大直接融资场所,必将迎来新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增加

  作为直接融资的重要渠道,债券市场在支持实体经济、改善融资结构中,一直扮演着关键性角色。2017年以来,尽管债券市场进入振荡调整期,各种信用债违约事件不断出现,但债券市场发行依然呈现出加速态势,各类债券发行总量继续增长,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发展。

  统计显示,2017年前三季度累计发行各类债券29.9万亿元,同比上升8.3%,其中第三季度发行12.2万亿元,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高3.9万亿元和2.8万亿元。在各品种中,国债、同业存单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增长较快。截至2017年9月末,我国国内各类债券余额为72.3万亿元,同比增长23.8%。

  从交易所债券市场发展看,我国交易所债券市场数量质量稳步成长,丰富了直接融资工具。2017年前7个月,股债结合产品(包括可转债和可交换债)发行759亿元,同比增长194%。同时,资产证券化发展迅速,2017年前7个月,累计融资达到4108亿元,在促进企业存量资产盘活中的作用日渐凸显。

  当然,进入2017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事件仍然层出不穷。据统计,2016年共有23家主体,对应52只公募债发生违约。而截止到2017年11月底,当年有共13家发行主体,对应24只公募债发生实质性违约,新增违约主体4家。

  受市场违约风险预期升高、金融去杠杆等因素影响,2017年前三季度市场利率不断走高,不少债券取消或暂停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券发行下降明显。统计显示,2017 年前三季度,信用债发行规模 20.92 万亿元,同比增长 17.09%;其中,同业存单、证券公司债等金融债增长 55.3%,资产支持证券增长 55.06%,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公司债、企业债等非金融企业债券同比下降近四成。

  对于下一步债券市场的发展,央行在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继续推进债券二级市场发展,优化交易、清算、结算相关安排,进一步提升债券市场流动性,并推动完善会计、审计、税收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为投资者创造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资环境。央行同时表示,将加强债券市场管理协调和跨部门监管协作,切实发挥债券市场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

  “债券通”开启债市发展新时代

  “债券通”开通,无疑是我国债券市场改革开放发展的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一步。

  201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宣布开展内地与香港“债券通”合作,即境内外投资者通过两地债券市场基础设施连接,买卖两个市场交易流通债券的机制安排。此后,7月3日,“债券通”正式成功上线开通。

  相对于现在的沪港通和深港通,“债券通”的开放程度更进一步,其开通的不单是二级市场交易,更是把境内一级市场发行向境外投资者开放。在“债券通”开通当日,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华能集团等机构宣布,通过“债券通”发行了债券。

  从成交看,开通首日交易活跃,共有70家境外投资者与19家境内报价机构达成128笔交易,合计70.48亿元。截至2017年9月末,已有186家机构通过“债券通”途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超700亿元。近半年以来,“债券通”的境外投资者数量和交易量也始终保持上升态势,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重要渠道之一。

  “债券通”开通,是我国内地资本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又一个里程碑。对此,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表示,作为连接内地和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桥梁,“债券通”将进一步提升内地和香港金融市场互通互联效率和一体化程度,扩大香港金融市场的容量与规模,也为全球投资者参与中国内地金融市场提供更加便利的通道。同时,香港与国际接轨的金融市场规则、基础设施安排和监管体系等,也将为内地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和开放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能量。

  如同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一样,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与体量都比较大,但境外投资者的持有比例却相对较低。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中国债券市场规模约为67万亿元人民币,相当于10万亿美元,是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中国债券市场中境外投资者持有的债券份额不足1.5%。由此可见,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空间很大。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表示,“债券通”上线之时,正值人民币加入SDR篮子约半年后,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和深化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债券通”的推出有助于满足海外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有助于丰富债券市场参与主体,提高债券市场流动性。在“债券通”制度安排下,投资者可以用自有人民币或外汇投资。

  统一监管有利于债市健康发展

  从债券市场自身运行看,2017年债券市场收益率整体振荡上行,一共经历了三次大的调整。第一次是当年2月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4%;第二次是4月份,随着多项监管政策密集出台,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3.7%;第三次是10月底以来,由于8、9月部分机构加仓较多,交易拥挤叠加配置力量薄弱,10年期国债收益率再度上行至4%。

  对此,研究机构观点认为,从债市的三次明显调整来看,2017年债市波动的主要矛盾分别是流动性、监管政策以及市场参与者结构,而与经济基本面的相关性有所减弱。

  当然,对于货币和债券市场上半年出现的一些波动,还有一种看法认为与表外理财纳入MPA考核有关。对此,业内权威专家认为,这并不准确。该专家表示,影响债券市场发生波动的原因很多,物价走势、国际利率环境、监管加强、财政收支等诸多内外因素都会影响流动性供需。在流动性总量保持充足、稳定的前提下,结构性的、局部的流动性波动往往是其他事件的“果”而并非“因”。对正常的市场波动应增大容忍度,这也是价格调节发挥作用的一种表现。

  的确,2017年是金融强监管、去杠杆的重要一年,在这样的背景下,债券市场自身的调整和波动,是去杠杆、防风险的具体表现之一。此前不久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中性,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业内人士表示,这反映出未来货币政策将更加中性,去杠杆工作将会持续推进,未来需要关注更多监管细则落地对债券市场的影响。

  随着短期波动调整以及资管行业的发展逐步回归理性,非标受限、通道受限等一定程度上会利好于标准化资产,债市将回归基本面的影响。对此,有券商研究人士在展望2018年债市时表示,经过2017年的大幅调整,中国债券市场的估值已变得更为合理,从资产配置的角度看,中国债券市场已具备较好的配置价值。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