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1月02日17:34 新浪综合

  来源:陆家嘴固收论坛  

  周二(1月2日),新年首日债市表现不佳,国债期货全线明显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T1803跌0.57%,创近两个月最大跌幅;银行间新券收益率明显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一度上行6.5bp报4.89%,创逾一个月新高;资金面明显转松,IRS多数明显下行。交易员称,市场的担忧原本就没消除,叠加当日公布的中国12月财新制造业PMI创四个月新高,国开行重启发行10年期国开债等利空因素打压债市走弱。

  国债期货全线明显收跌,10年期主力合约T1803跌0.57%,创2017年11月13日以来最大跌幅,5年期主力合约TF1803跌0.34%。银行间新券收益率明显上行,10年期国开活跃券170215收益率一度上行6.5bp报4.89%,创2017年11月23日以来新高(按中债10年期国开到期收益率数据);次活跃券170210收益率上行3.54bp报4.9850%;10年期国债活跃券170025收益率上行3.91bp报3.92%。

  北京一基金交易员认为,市场担忧的是去年的延续,不论是监管还是流动性大环境,普遍对今年的看法是觉得会跟去年差不多,看看元旦前后监管层的讲话和表态,感觉还是不乐观。

  国开行最新发债公告显示,重启发行10年期金融债,为逾一个月来首次。国开行公告称,2018年1月4日将招标发行不超过320亿元金融债,期限包括91天、3年、5年、10年;其中91天贴现债为新发债,3年、5年、10年固息债为增发债。此前,11月24日,国开行公告称停发原定于11月28日发行的10年期品种。

  上午公布的2017年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为51.5,创四个月来新高,预期为50.6,前值为50.8。此前公布的12月官方制造业PMI为51.6,环比降0.2个百分点。财新智库点评PMI数据称,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均有上升,采购价格指数、出厂价格指数则双双下降,统计局PMI中,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和就业指数则均出现下降,两个价格指数由降转升。

  上海一位债券交易员称,周末官方PMI环比略有回落,符合预期,稍早的财新PMI虽然和官方数据背道而驰,但亦未偏离预期太多,两个PMI都还是在扩张区间,不过现在市场的主要矛盾并非基本面,除非(数据)超预期很明显。

  元旦假期期间周小川新年致辞称,2018年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重点围绕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着力推动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认真履行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职责,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升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经济金融持续健康发展。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召开2017年第四季度例会,会议强调,要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切实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维护流动性合理稳定,提升金融运行效率和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有效控制宏观杠杆率;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市场资金面方面,跨年之后的2018年首个交易日资金面明显转松,央行继续暂停公开市场操作未造成大的影响,包括非银机构在内融资均很容易,主要回购利率多数大幅下行。银存间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多数明显下行;交易所债券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几乎全线下行,利率基本回归正常水平。Shibor全线明显下跌,银行间和银银间回购定盘利率全线明显下跌。市场人士称,今年将开始实施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不过目前流动性还未感受到明显助力。非银机构对更长期的跨月等需求呈断崖式下跌,结构性矛盾减弱短期资金面料无大碍。

  公开市场方面,央行连续七日暂停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2900亿。央行称,目前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处于较高水平,可吸收央行逆回购到期等因素的影响,今日不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当日有2900亿逆回购到期(1月1日有1600亿逆回购到期顺延到今日),单日净回笼2900亿。

  中泰固收认为,在跨年完成叠加央行稳定市场资金面的措施公布后,预计资金利率有望回落,基础货币相对稳定叠加“新规”导致的广义流动性收缩的格局或将延续。考虑到社会融资需求在短期内并不会出现断崖式的下跌,而“新规”真正实施后广义货币供给收缩所带来的冲击压力仍在。

  中金固收称,在未来两日财政存款进一步投放以及度过年末修饰报表、应对考核窗口之后,资金面压力有望下降,同业存单利率也有望获得一定程度的下行,会回落60-90bp;但在资金缺口以及货币政策中性偏稳的背景下,一季度同业存单以及存款的利率中枢,或很难有进一步明显下行,短端利率曲线仍较陡。

  中信证券明明团队认为,去杠杆过程的具体路径将是影响2018年债市的主要因素,且完善“双支柱”将是达到去杠杆目标的主要途径,2018年收益率中枢水平受名义GDP的影响更为显著,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相应的前高后低格局。

责任编辑:牛鹏飞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