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18日01:20 中国基金报

  中国基金报记者 何婧怡

  “下半年债券市场仍面临信用风险加大、优质资产匮乏的考验,不过也存在可以挖掘的机会。”荣获第三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三年期固定收益最佳投资主办奖”的财通资管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周志远表示。

  周志远思维敏捷,说话做事干脆果断。保险、公募行业多年的历练之下,他积累了全面的固定收益投资经验。周志远坚持“低波动、稳收益”的固定收益产品投资理念,同时积极捕捉市场的超额收益机会,在近几年牛熊交替的债市取得了优异的投资业绩。

  汇率风险基本释放

  经济走势决定信用风险

  周志远说,上半年的收益主要源于抓住了两波行情,一波是年初经济数据回暖利率上行,另一波则是4月份的“钱荒”行情。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能够抓住这两波行情的原因,也与周志远的投资风格有关:在透彻分析宏观经济的前提下,自上而下选择个券,力求精准把握机会。

  回顾上半年,周志远认为,上半年汇率波动之大有些出乎市场意料,对债市也造成一定冲击。不过,目前来看,汇率风险仍相对可控,“英国脱欧之后,美国主动出台紧缩政策的可能性不大,人民币汇率压力会明显变小,因此,央行的政策调整空间也将加大”。

  周志远认为,自然灾害从短期来看可能会产生超预期的影响,对蔬菜、肉类价格的扰动会比较大,并最终影响下半年CPI。另外,信用风险也会是下半年债券市场的扰动因素。

  周志远表示,现有的“两高一剩”已经出现分化:“部分大宗商品价格明显回暖,部分企业也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企业财务已开始改善。但煤炭、钢铁的产能还是过剩,还需要供给侧的改革。对一些煤炭大省而言,煤炭是当地经济的支柱,如果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出现资金链问题,政府仍然需要伸出援手。”

  他说,整体来看,宏观经济走势是债市信用风险的主要决定因素,“如果宏观经济向好,违约率自然会下降。不过,根据实地调研的情况来看,目前实体经济依然很困难。国家一直强调转型,但改革的路径选择目前看还是一个很大的问号” 。

  调整投资标准

  寻求更高安全垫

  今年上半年连续出现的债券违约事件令整个市场感到惊讶。从目前来看,部分民企在违约之后的兑付速度还快于违约的国企。对此,周志远表示,以后对债券的选择标准应作出改变,对于产业债,将以实质的经营状况为评价依据。

  “民企‘踩雷’的概率相对高,但是,对其采取诉讼等法律措施通常会比较有效。而国企一旦违约,问题相对复杂。虽然最后国企在大部分情况下会把本金还上,但是兑付时间会拖得比较长。”周志远说。

  尽管目前信用债领域出现了一些风险事件,但周志远认为,“踩雷”并不可怕,积极应对更为重要。机构完全可以通过合法合规的手段保证持有人的权益,力争化解风险,或得到合理对价补偿。对于一部分风险偏好较高的客户,则可以在做好风控措施的前提下,购买部分高收益债券,以获得一定的超额收益。

  周志远也坦言:“下半年市场的确很难做。”不过,他已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在传统券商资管产品领域,他主要采取息差策略,尽量寻找价格更低的资金,主动降低资金成本,并在资产端降低风险偏好、缩短债券的久期。

  在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时,周志远更加注重所配置资产的安全性与流动性。由于机构资金在特殊时点行动趋同性强,周志远表示,目前已经开始对机构资金控制进款节奏,而在零售代销端加大力度,“资金成本降低之后,需要寻找久期更短、流动性更好的资产。目前机构资金已经占据大半,而散户的资金量需要提升”。

  在传统券商资管产品领域,周志远目前更倾向于投资城投类的资产。他说:“基建、供水、供暖等行业可以和当地政府信用进行连接,信用风险基本可控。”

  主动出击

  下半年努力推动“固收+”

  当下,好资产可谓“一票难求”。周志远看好的债券项目,如棚改、基建、水务、供暖、旅游等,多为民生相关的项目,在资产方面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作为一家以固定收益为特色的券商资管机构,财通资管长期以来将固定收益的投资研究、项目开发、产品设计能力作为发展重点。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的债券类券商集合理财产品涨幅前10名中,财通证券资管占得3席。与此同时,该公司于7月1日发行的首只公募债券基金,因投资者认购踊跃而提前结束募集。财通资管固收团队主动管理的固收类资管产品规模也快速增长,目前已超600亿元。周志远表示,希望借助公司产品线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扩大固定收益业务的外延。

  一方面,周志远专门筹建了一个投行小组,主动寻找投资机会。他说:“在资产荒的大背景下,宽松的资金和优质的资产如何对接是个问题。作为固定收益投资管理人,我们可以成为中间的枢纽:我们不仅要寻找更长期、更稳定、更便宜、更分散的资金,还要发现合适的优质资产。”

  另一方面,周志远强调交易团队的作用。目前,财通资管的交易团队基本覆盖了全市场所有固定收益品种。他说:“我要求交易团队对市场上所有待发行的、正在发行的债券实时掌握,这样机会出现的时候才能马上出击。”

  同时,固定收益研究团队的权限也得到提升,对之前没有买过的券种,信用研究团队的权限较大,拥有一票否决权;对投资金额较大的品种,则在投研团队集体讨论之后再做决策。“现在,很多外部评级是失效的,因此,我们还是要把研究的地位提得更高一些。这样可能会对投资经理形成相对较大的制约,宁愿降低投资效率,也要换来资产的安全性。”周志远表示。

  具体到产品上,周志远透露,下半年重点会尝试一些“固收+”的模式,比如固定收益与定增、股票质押、量化等业务的整合,“以‘固收+定增’为例,目前固收参与平层定增的很少。虽然前期有些固收产品以优先级资金的模式参与,但由于涉及超额分成,如果设计的产品还有夹层,那么,固收产品到手的是打折之后再打折的收益,这种优先级只适合资金体量足够大的机构”。

  周志远尤其看好A股上市公司这一类优质的投资标的,并积极甄选股票质押、可交债等投资机会。他说:“对于固收团队而言,只要成功转股兑现部分可交债项目,就能获得非常明显的超额收益。但是,当前对于优质标的的竞争非常激烈,也需要上市公司股东对可交债品种的认可。目前,我们将加强权益研究投入,主要通过投行方面的洽谈合作,争取拿下更多的优质资源。”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中国应该走怎样的创新之路

中国足够大,中国人的心胸足够宽广,我们的地域差距又很大,我们应该既学德国又学美国。我们可以做像BAT一样具有颠覆性的创新。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企业来说,恐怕我们还要向德国学习,做一些连续性的东西,就是“从1到N”的改进,牢牢地占领中间技术。

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复苏大敌

中国是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受害者,也是欧美乃至新兴市场实施贸易战的主要目标。尤其是美欧市场,以滥用和消费WTO的方式,几乎是对中国所有出口商品都启动“双反”调查。更糟糕的是,美欧正在协同立场,将贸易保护主义和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挂钩。

供给侧改革考验地方政府责任心

在供给侧调结构过程中,改善这个地方的教育结构,改善这个地方的资本投入结构等都属于供给侧,所以地方政府可以发挥作用的空间非常大。但是地方政府官员需要有长远的观念,不考虑长远就是不作为,这对他们的责任心提出了更高要求。

80%利润流向金融业是种经济病态

目前金融业占据绝大部分利润的现状若得不到有效改观,中央政府出台再多的财税优惠政策都只能无济于事,这些优惠政策的果实最终都会沦落为金融业的“下饭菜”。同理,受利润低微瓶颈制约,非金融企业尤其制造业的未来经营前景将是暗淡的,甚至是死路一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