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9日06:59 南方日报

  在去年下半年以来,A股牛市夭折陷入低迷震荡期间,不少资金将债市当做规避风险的港湾,一度启动了一波“债市牛”。然而,2016年4月份以来,“债券牛”却似乎一去不返,债市迎来了违约风险集中爆发后的市场震荡。

  尽管5月以来债市似乎趋于稳定,但债市的风波是否彻底平安度过,不少机构认为尚难定论。另一方面,“股债双杀”的大背景下,持有资金的投资者应当如何操作,也是当下市场关注的焦点。

  ●南方日报记者 陈若然

  期债连阳回暖债市调整是否告一段落?

  随着五月份的开始,近期寒风肃杀的债市似乎迎来暖意。6日,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1606收盘报99.875元,涨0.04%;国债期货T1609合约报98.465元,涨0.07%;国债期货T1612合约报97.465元,涨0.02%;5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606收盘报100.92元,涨0.01%,成交5383手,国债期货TF1609则下跌0.03%。

  此前连续三日,5年及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双双缩量微幅上涨,录得日线三连阳。5日5年期期债主力合约TF1606早盘微幅低开,随即转入窄幅震荡,最终录得微幅上涨。截至收盘,TF1606报100.905元,涨0.02元或0.02%,成交缩量;10年期期债主力合约T1606收报99.85元,微涨0.01元或0.01%。

  此外,当日利率债收益率小幅上行,城投等信用债收益率则稳中略降。不过,尽管录得上涨,但无论是5年还是10年期国债期货主力合约,全天成交均大幅缩量,其中10年期期债主力合约TF1606成交缩量约五成。

  机构认为,近期市场的回暖动向一方面是因为近期银行间债市走势较为平稳,利率债收益率多数小幅随着市场对此前“营改增”补丁利好的消化,债券市场情绪重归谨慎,普遍关注将发布的宏观经济数据。与此同时,资金面延续宽松仍对信用债市场构成较好支撑。据观察,信用债收益率在经历4月份的大幅调整后,机构参与交易的热情连续有所升温。

  据了解,债券市场的下行压力爆发于四月上旬“中铁物资”违约事件,上月11日,“中铁物资”的公司,突然公告旗下168亿债券全部暂停交易。事实上,在此之前,不少公司债违约风险已经迎来较为密集的爆发,而中铁物资违约一起债券评级高、规模大,最终,债市的下行从个别违约事件爆发有可能变为影响整个市场的趋势。

  据了解,受到调整拖累,不少债基因此下跌。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4日,可比的816只债券型基金中,有397只债基今年以来净值出现亏损,占比高达48.6%。

  违约事件持续爆发债市短期难言乐观

  债券市场风险依旧在酝酿当中。就在上周,5月4日,“11蒙奈伦”宣布本息违约。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月4日公告称,由于公司经营困难,无法按时、足额筹集资金用于付“2011年内蒙古奈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债券”,即“11蒙奈伦”的应付利息及回售款项,构成对本期债券的实质违约。

  事实上,近期债券市场迎来信用风险的集中爆发。据国泰君安统计,2016年初以来,已有22只信用债发生违约。违约主体由民企蔓延至央企,钢铁、有色、煤炭等能过剩行业成为违约重灾区。

  而尽管短期回暖,在这样频繁的违约风险事件触发下,债市未来会好吗?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认为,尽管近期市场能看到一些积极的因素,但就债市本身而言,短期依然难言拐点。其认为,债券市场的债务违约风险、信用利差补偿不足、债市杠杆高企三个主要风险暂时都难以看到解决的方案。其中,债务违约更是持续爆发。

  姜超表示,据海通证券统计,过剩产能行业高危债券规模接近7000亿,而且在未来两个季度还会大量到期。一些公司采用“逃废债”方式,大股东把优质资产拿出来,而将垃圾资产放到举债的平台,对债券市场就形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统计,债券市场杠杆率的平均水平在2016年2月份虽然只有109.4%,但依然是历史同期的最高值,一旦发生去杠杆,很容易出现踩踏事件。加上在通胀预期升温的大背景下,债市未来难言乐观。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