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4月18日07:19 中国基金报

  信用风险是目前债市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未来在信用投资上应该抛弃固有的各种信仰或股东偏好,回归到尊重公司基本面及财务数据,尊重客观及事实层面,扎扎实实做好信用研究工作。”长城基金固定收益总监钟光正说,近两年以来债券市场信用风险频发,实质性违约和接近违约的事件接近二十起之多,必须密切关注。

  他认为,信用违约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包括:第一,违约主体主要集中于煤炭、钢铁以及光伏等强周期、景气度低迷的行业,未来这些行业的信用利差仍有拉大的趋势;第二,虽然违约主体的企业性质以民企为主,但已有向国有企业蔓延的趋势,在行业普遍下行的背景下,市场已不可再把央企和地方国企当做信仰; 第三,虽然违约主体基本面的恶化大部分在财务和外部评级中已有充分反映,但小部分来自公司治理层面的突发负面事件难以事先预判,导致市场对信用风险分析的难度加大。

  利率风险方面,钟光正认为,从债券绝对收益来看,收益率水平已处于历史10%分位,从相对收益来看,境内外利差走低,信用利差已收窄至历史低点。从这个角度看,债券收益率下行的空间和幅度有限。但站在更长周期的角度,结合欧洲、日本等国的经济史以及我国经济的现状,无风险利率的下行在经济由高速增长向中速增长换挡的过程中是一个普遍现象,债券市场周期拉长,收益率中枢下移是大概率事件。

  (李湉湉)

责任编辑:杨雪 SF114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