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7日18:37 新浪财经

  新浪财经讯 11月7日,上周,丹东港集团公告称,由于公司有息债务负担重,短期支付压力较大,“14丹东港MTN001”因未能按期兑付本金,出现了实质性违约,违约金额为10亿元人民币。

  随即,该只债券的评级机构联合资信将丹东港主体和债项信用评级等级由“AA”调降至破产级“C”。

  投资者不禁反问,为何出现违约后,评级机构才来做“事后诸葛亮”?如果不能起到预警作用,评级的用处在哪里?

  据悉,该笔债券于2014年6月13日首次发行,联合资信将丹东港集团主体与14丹东港MTN001债项评级均评为AA,2015年、2016年丹东港集团主体评级仍为AA,评级展望稳定。虽然今年的评级将期望调整为负面,但是主体丹东港集团依然维持AA级。试问既然评级AA的主体都能出现问题,由该联合资信评级低于AA的主体还能安全吗?

  许多业内人士指出,对比三年评级报告中的内容,已经隐藏着含蓄的预警。但是请不要忘记,那是因为人们已经知道了结果,带有目的性进行的反向推理。

  谁是下一个“丹东港”?

  10月30日丹东港集团发布的公告,次日联合资信就将其主体和债项信用评级由“AA”调降为“C”。这种坠崖式的降级让市场人士跌破了眼镜。有市场人士指出,评级机构在出事情后断崖式的下调评级,不仅起不到充当预警的作用,更有“破鼓万人捶”之嫌。

  早在2016年,联合资信就发布过断崖式的评级下调,对于东北特钢集团的债券,其债项信用由AA下调为C,甚至到D。

  而同一年底,联合资信在两周内三降大连机床评级,同样是出事后一降到底。由此看来,AA级似乎也不是很保险的评级,一旦出事,投资者只能自求多福。

  根据联合资信自己的评级说明,AA评级意味着:“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如果将一两次违约界定为“黑天鹅事件”情有可原的话,那么联合资信背书的AA评级的债券一而再、再而三的违约,这个所谓的“违约风险很低”简直是一种讽刺。

  在今年“2017年中国债券市场信用风险回顾与展望”论坛上,联合资信副总裁李振宇曾表示,地区风险将有所分化,东南沿海、华北和东北等地信用风险较大。

  从东北特钢到大连机床,再到最近的丹东港集团,同样属于东北企业,同样曾被联合资信评为AA级,投资者难免会想:下一个丹东港是谁?如果已经知道了风险较大,那么为什么不主动下调问题企业的评级?

  三年评级 “暗藏玄机”,优势越写越少,关注越写越多

  14丹东港出事以后,回看这三年联合资信对于丹东港集团的跟踪评级报告不难发现,优势越写越少,关注越写越多。

  其中在今年6月的评级中,公司货物吞吐量和营业收入同比增长这项优势,引起了很多人的争议,营业收入多了分明是进来的钱多,为何最后还落得违约下场?

  报告中盈利能力章节:“跟踪期内,由于营业成本上升较快,公司利润总额有所下滑;2016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 12.00亿元,同比下降17.77%。2017年1~3月,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8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16.00%;利润总额为1.69 亿元,同比下降27.60%;净利润为1.52亿元,同比下降22.57%。”

  貌似这数据与结论前后矛盾,报告自行打脸。市场人士认为,可能是分析师实在挖掘不出企业的亮点了,才勉强写上去的。如果投资者轻信了评级而造成损失,他们会原谅评级公司吗?

  面对“衣食父母”能否做到铁面无私?

  作为评级公司来说,在开展业务时往往陷入左右为难的境地。毕竟最近的一份评级报告距离出事也有近5个月的时间。虽然从上面一份报告中不难看出,评级机构已经对丹东港集团发出了一定的质疑,但恐怕也没想到短短5个月就变成这样的局面。

  其次,就算发现了问题,是否要留给企业改正的时间?这也许是评级行业中的老难题了。毕竟企业是评级公司的客户,面对“衣食父母”,要做到铁面无私谈何容易。

  过去,外资参与中国评级市场主要通过与中资机构合作,如目前穆迪仍持有中诚信国际30%的股份,惠誉持有联合资信49%的股份,而标准普尔则与上海新世纪评级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

  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董事长闫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穆迪最初曾持有中诚信49%的股权,双方在评级业务上有过较多的合作,但去年以来目前穆迪的角色已经逐步转为“财务投资者”。

  那么持有联合资信股份的惠誉是否也是“财务投资者”的角色呢?(注:财务投资者是以获利为目的,通过投资行为取得经济上的回报,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套现的投资者。)

  有人说评级报告只要客观介绍企业情况,展示企业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具体风险投资人完全可以自行判断嘛。丹东港评级报告已经暗示风险了,懂行的人一看就明白,不用要求别人把话说得太明白了。按照这种理论,评级报告沦为“猜谜游戏”,也许是整个行业的悲哀。

  本次事件中,市场批判评级公司的声音很小,对报告中的“失误”或许已经习惯,也可能是麻木。如果是这样,评级机构的价值在哪?AA级都有不能偿还风险,试问其评级过的其他债券,还值得投资者购买吗?

责任编辑:张伟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