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自发自还非自主发债 自主发债短期不会放开

2014年05月26日 09:30  中国经济时报  收藏本文     

  不能将“自发自还”理解为“自主发债”。为了控制地方债规模,防范地方债风险,中央仍将控制债券发行额度。

  本报记者 张李源清

  日前财政部网站挂出关于印发《2014年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试点办法》的通知,明确上海、浙江、广东、深圳、江苏、山东、北京、江西、宁夏、青岛10个省市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

  5月21日,广东省财政厅表示,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广东省政府债券发行规模为148亿元,至此广东省政府四年自行发债规模合计达424亿元。

  “自发代还”变成“自发自还”

  2011年,国务院首次批准广东、深圳、上海、浙江4省市试点“自行发债”;试点两年后,2013年江苏和山东两省被纳入 “自行发债”试点范围。而随着此次《办法》的公布,意味着连续三年试点地方“自行发债”一词被“自发自还”取代。

  广东省财政厅介绍,与中央代办发行地方债相比,2011年—2013年试点地方政府“自行发债”,采取的是“自发代还”模式,即试点地区自行组织债券发行,财政部代办还本付息手续。

  而根据 《办法》,“自发自还”在发债规模、债券期限上是由国务院批准核定的,且发行模式、定价要求等都必须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政策要求执行。《办法》明确,“自发自还”是指试点地区在国务院批准的发债规模限额内,自行组织本地区政府债券发行、支付利息和偿还本金的机制。试点地区发行政府债券实行年度发行额管理,全年发行债券总量不得超过国务院批准的当年发债规模限额;2014年度发债规模限额当年有效,不得结转下年;试点地区发行的政府债券为记账式固定利率附息债券;2014年政府债券期限为5年、7年和10年,结构比例为4:3:3。

  “自发自还”不同“自主发债”

  尽管此次批复10省市区试点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还”,不仅继续扩大试点范围,更比“自行发债”又迈进了一步,但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提醒,不能将“自发自还”理解为“自主发债”。“‘自主发债’不仅自行组织发债和还本付息,发债额度也不受限制,具有‘项目自主、发债规模自主、发债用途自定、偿债自负’的特点。”

  不过林江指出,为了控制地方债规模,防范地方债风险,中央仍将控制住债券发行额度,地方政府“自主发债”短期内应该不会放开。林江认为,发地方债对推动地方财政信息的公开意义重大,未来地方政府或将公布较为详尽的地方经济状况数据。“目前有不少城市的地方债已经到了还本付息的高峰期,如果地方自主发债依然不开闸,将引发兑付困难,短期内开闸地方自主发债是一个合理做法。”

  “开明渠、堵暗道”以控风险

  据广东省财政厅表示,自2009年起财政部代发地方政府债券、2011年广东开展地方政府自行发债试点以来,广东省财政均能按照规定时间和要求及时足额偿还各期债券本息资金。那么允许地方发债,风险又该怎么控制?

  就在不久前,国务院批转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2014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的意见》,提出今年将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控制,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开明渠、堵暗道,建立以政府债券为主体的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剥离融资平台公司政府融资职能。

  “从该项政策的具体要求来看,对地方政府债务实行限额管理,可以从总量上控制地方政府发债规模、发债总量,做到总体债务数量可控,这有利于规避地方政府为了缓解地方财政一时压力而大力举债,同时对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进行有效监管。”中投顾问研究总监郭凡礼分析,分类纳入预算管理也从另一个渠道对债务类型进行控制,有利于防范同一行业风险,反映发债目的,有利于促进地方政府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防范地方债风险。

  郭凡礼认为,允许地方政府发债,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审核、发债目的的考察、资金使用效率和方向的监管,提高政府自身金融管理和资金使用能力。“地方政府发债就应该由地方政府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实行问责制,这样更能促使地方政府谨慎发债、积极偿还债务,保护投资者利益。”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普京:中方天然气谈判“喝了我们不少血”
  • 体育亚洲杯女足2-1韩国 中超泰达胜绿地4连胜
  • 娱乐媒体曝王菲离婚前后曾与W男星玩地下情
  • 财经哪些城市不能放松限购:厦门等一松就涨
  • 科技微软索尼游戏主机中国较量争相入华
  • 博客易中天:不要按照别人的标准去活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大学生爆笑神作《舌尖上的中国-泡面版》
  • 刘纪鹏:大股东富小股东亏是股市之痛
  • 叶檀:银行资产证券与转移债务炸弹
  • 天天说钱:户籍改革将催生“鬼城”
  • 孔浩:A股投资的理想与现实
  • 清议:高利率是楼市硬着陆的真凶
  • 肖磊:揭开房地产救市谎言
  • 梁建章:北京该不该严控人口
  • 谢作诗:限购令没走限降令来了
  • 天天说钱:2000点是A股的遮羞布
  • 江濡山:“非常时期”需要非常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