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银行间市场短融券13春和CP001的票面利率达到历史新高9.9%,或预示公募“垃圾债”市场的形成。这背后所对应的事实,恰在于中国利率市场化已基本完成初级阶段的“肉搏”,即将进入比赛的中场。
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是,初期时资金预期趋于悲观,债券收益率快速攀升,市场草木皆兵;进入中期,无风险利率与信用风险利率的利差大幅扩大,垃圾债市场规模扩容,市场各取所需,高收益债券投资机会显现;中后期则是社会实际利率逐渐稳定,市场的决定性力量壮大,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趋于单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最早始于1998年,迄今已近16载。随后,央行在2012年年中两次扩大存款利率上限的浮动区间,并在今年7月20日起完全取消了贷款利率下限。上周,央行再度宣布推出银行间市场同业存单业务,相对应的保险存款制度亦在酝酿之中。相关国有大行人士认为,最快今年年内就有望迎来大额可转让存单的正式问世。
说我国利率市场化进入中期阶段,毫不为过。打铁就要趁热——在预期已趋共识化的情况下,监管层同样认识到“拖延战术”的不利一面。
最不利的情形,可能在于商业银行意识的坚决转变。依托于银行模式“肉体”的网络金融风生水起,参与到为各类信托、基金做资金“贩子”的游戏中来。在这些鲶鱼的刺激下,短短数月时间,大部分银行已推出了直接或间接与市场利率挂钩的银行卡——这一转变的最大意义在于银行的负债成本提高了,在竞争的作用下,它与资产端的收益形成循环互推效应。
由短融来担当利率市场化的“信号兵”,并非偶然。它期限仅为1年,超短融(SCP)期限甚至短于1年,市场流动性较好。如此一来,“13春和CP001”便成为了其中的一个极端,即低评级品种承载了未知的信用风险,成为了一个风险载体;另一个极端在于评级最高的AAA短融,它属于一种可以被同业存单所替代的品种,象征了银行间同业之间的流动性价格,成为了一个无风险载体。
在利率市场化快速向前推进的时期,市场需要一个债券久期更短且收益不错的品种。短融,由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管理注册额度及发行,门槛相对较低,源头供给充分这一点使其流动性较佳。在资金预期偏谨慎的当下,一些需要应付资金赎回风险的机构如券商资管或基金公司等,无疑更青睐这一随时可以变现的资产品类。
9.9%的票面利率很高吗?目前来看是比较高,但未来这一上限还有可能被突破。当市场可以逐渐去主动发现价格时,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或许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