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行债信四度展期 零风险权重延至2015年底

2013年11月08日 04:17  21世纪经济报道 

  柳灯

  进入2013年底,备受市场关注的国家开发银行债信问题,突破了以往“一年一延”的作法,但最终解决方案尚悬而未决。

  11月7日,国开行发布公告称,日前,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国家开发银行债信问题的批复》(银监复〔2013〕556号),明确国开行2015年底之前发行的金融债券风险权重为0,直至债券到期,并视同政策性金融债处理。2015年之后的债信将另行研究决定。

  这已经是国开行债信第四次展期。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三次债信批复相比,此次银监会一次性批复了开发银行2014年和2015年两年的债信政策,国开行表示,其债信连续性和稳定性都进一步加强。

  在我国,政策性银行债券历来享有债信零风险待遇,从而能够持续以低成本在债券市场融资。2007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在政策性银行中首先推进国开行商业化转型,国开行于2008年12月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

  在种种改制后遗症当中,资金问题和国开金融债的信用级别问题是两大核心。当时,按照银监会此前做出过渡安排,开行可将国家信用保留到2010年(股份公司成立之后发行的人民币债券,在2010年底以前风险权重为0)。2010年之后发行的债券,由银监会按照市场化原则另行研究确定。

  2010年到期后,银监会将上述政策向后递延一年。曾有国开行人士向记者坦言,关于国开金融债债信,银监会一年一批,十年就要批十次,开行的资金成本要大大高于一次性审批。

  债信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也使得国开债的利率相对政策性金融债较高一些。

  “近几年的国开债发行利率与非国开债就有一个20BP左右的利差空间。今年以来,因为整体利率债的收益上行较快,才使得这个空间基本很小,有时甚至重叠。”一位债券交易员如是解释道。

  债信问题悬而不决,这与国开行悬而未决的商业化转型息息相关。根据银监会2012年年报中表述,“截至2012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3747家,包括2家政策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5家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是表述,恰能折射国开行的当前位置,既不是政策性银行,也非商业银行,这也意味着国开行债信问题还将继续存在。

  “对于债信问题,开行也在积极向监管部门沟通,希望寻求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上述开行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

  此前,国开行将其定位为“服务国家战略的中长期投融资机构”,未来也应坚持走差异化发展路子,办开发性、中长期、债券类特色银行。

  在开行内部一份呈给央行的报告中,对债券类银行的现实合理性做了如下辩护:国内长期处于建设阶段,有巨大的中长期融资需求,这也决定了经济发展和银行体系中客观存在中长期风险,债券类银行是应对和管控集中大额长期系统性风险的必然选择和产物,为了更好地管控中长期风险,应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

  对于开行的定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副部长魏加宁曾有论述,开行不应转型为商业银行,中国需要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基础建设领域进行长期融资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开行回归政策性金融机构也可以解决商业银行不当给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一系列问题。

  魏加宁的一番表述,或许能帮助市场理解此前为何流出国开行将恢复政策性银行身份的传言了。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省委附近爆炸案警方锁定作案车辆
  • 体育策划-恒大冲亚洲之巅!天河谁当英雄
  • 娱乐刘晓庆:隐婚1年才公开 曾拒收老公1千万
  • 财经专家:每年延迟退休数月对个人影响不大
  • 科技十大智能手表:苹果iWatch最令人期待
  • 博客黄文炜:日本人下跪是一种怪异现象
  • 读书真实版色戒:怀揣明星梦的刺客郑苹如
  • 教育教授强令女儿弃中文学金融 新浪教育盛典
  • 华生:土地制度改革六大认识误区
  • 水皮:李克强公开课究竟讲了些什么
  • 沈晓杰:孙杨是考驾照寻租链上的冤魂
  • 陶冬:房价短期会涨 中期会跌
  • 朱大鸣:三中全会房地产政策大猜想
  • 陈思进:最大海归潮冲向中国
  • 叶檀:中国无人能逃脱通胀压力
  • 商寅泉:自住型商品房前景初探
  • 周彦武:如何突破监管的存贷比红线
  • 唐钧:别忘了现行退休年龄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