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云峰
6月末资金面紧张过后,流动性似乎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脆弱。对于银行“差钱”,人们有点见怪不怪了。
本周三以来,受央行在公开市场上继续暂停逆回购操作,以及财税缴款、月末考核、逆回购与国库现金定存到期等因素影响,资金面迅速抽紧,短期利率涨幅为数月来所罕见,引发了关于流动性紧张再现的担忧。
不过,主流分析认为,这次资金紧张将是阶段性的,等到10月份过后,随着财政存款大量释放,以及外汇占款的持续改善,年末流动性前景依然比较乐观。
市场“哀鸿遍野”
昨日上午,作为例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日,央行继续保持静默,为上周四以来连续第三次停止公开市场操作。此前一日,央行向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进行了3个月期央票、14天逆回购与28天期正回购询量。
央行的这次“不作为”,令市场的“放水”维稳预期落空。从本周三开始,一方面月末临近,另一方面财政税款大规模上缴,再加上前期进行的逆回购操作和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流动性压力凸显,资金价格迅速上行,使得投资者将希望的目光投向了央行。
这样一来,谨慎乃至悲观的预期进一步发酵,资金面加剧恶化。10月24日,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全线上扬,其中,隔夜利率上涨30.80个基点至4.088%,7天利率上涨68.80个基点至4.68%,14天利率更是上涨101.1个基点至4.882%,1个月利率上涨58.6个基点至5.4%。
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当日回购利率涨幅更加惊人。其中,7天回购利率大涨96个基点至5%,14天回购利率则飙涨253.5个基点至6.6%,无论涨幅还是价格,均创下了6月末流动性紧张以来的新高水平。
不仅如此,据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统计,10月24日,国债收益率曲线5年、7年、10年期继续上行至3.99%、4.15%、4.19%,再创新纪录;受农发行金融债券招标影响,政策性金融债收益率曲线整体上行约10个基点,3年期及以上期限收益率全线进入“5”时代。
本周资金回笼近千亿
今年7月底以来,一直到上周二,央行一直通过逆回购操作投向资金,以维护流动性稳定;与此同时,为了未雨绸缪应对美联储可能缩减量化宽松政策(QE)带来的冲击,央行多次对3年期央票进行到期续做。在这种“锁长放短”的操作之下,资金面一直波澜不惊,呈现紧平衡状态。
不过,随着贸易顺差的季节性增加,以及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延迟,外汇占款在近期重新恢复大幅流入趋势。据央行近日公布,9月份我国新增外汇占款为1263.6亿元,环比多增990.4亿元,创下今年5月份以来新高。
与此同时,近期公布的CPI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数据均超预期,使得各方对于通货膨胀的担忧有所上升,限制了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其结果是,在度过9月底的季末大考后,资金面逐渐走向宽松,隔夜利率回落至3.0%,7天和14天利率则处于3.5%左右位置,远低于央行逆回购利率。于是,从上周四开始,央行暂停开展了两个半月的逆回购操作。
从到期资金来看,本周二,上周二发行的100亿元7天逆回购到期,同时今年4月招标的400亿元半年期国库现金定存到期;本周四,两周前发行的480亿元逆回购到期。据此测算,本周公开市场实现净回笼580亿元;如果算上国库现金定存到期,则回笼规模接近1000亿元。
6月末流动性紧张难重演
“对于这次资金紧张,大家普遍认为是财税缴款和央行暂停操作引起的,但其实前者往年都存在,属于常规因素,却没有引起这么大的流动性波动。”上海某券商固定收益研究员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实际上主因还是市场太脆弱,而央行没有选择及时稳住市场预期。”
中金公司昨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亦称,经历过6月末流动性紧张之后,市场对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市场利率的波动预期非常敏感,这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需求波动幅度加大。也就是说,市场预期的一点改变都会导致银行的流动性需求上升较多。
不过,“利率上升不代表钱荒重演。”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表示,前瞻地看,银行间市场利率不会大幅飙升。
彭文生给出了两大理由:首先,由于美国QE减量可能推迟,较多的外汇流入在未来几个月仍将持续;另外,年底财政存款的集中投放将增加银行间流动性,11月和12月历史上平均财政存款投放高达1.2万亿元,今年可能比这个水平还要高。
在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看来,随着月末及本月财税缴款期的度过,11月和12月的流动性将呈现相对宽松的局面。而从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预期来看,要想维持当前紧平衡的货币政策格局,央行在公开市场执行正回购操作和央票续作的可能性增大。
彭文生并称,银行间流动性归根结底还是取决于央行的货币政策态度,央行仅在边际上略有偏紧,总体上仍然维持中性货币政策,不会接受银行间市场利率的大幅飙升。央行仍有足够的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市场利率的平稳,比如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