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超日债大幅波动换手率超50% 风险偏好者赌一把

2013年02月05日 04:59  证券时报网 

  近2个交易日11超日债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2亿元,换手率已超过50%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在11超日债(112061)复牌至今的2个交易日中,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2亿元,业内人士根据其10亿元发行规模估算的换手率已超过50%。考虑到交易所债券T+0的交易特点,剔除其中40%左右的“无效换手”后,近两日超日债的活跃程度亦十分引人注目。

  昨日,11超日债开盘于77.0元(净价,不含利息)后便直冲78.9元,半小时不到又攀上全日高点80.25元。相较上一日微跌0.94%,全日振幅4.33%,均大幅低于上周五复牌首日的23.26%和13.31%,企稳迹象初现。

  深圳某合资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告诉证券时报记者,由于发债主体上海超日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连续2年亏损已成定局,不论与青海省国资的股权转让是否成功,年报公布完毕11超日债仍将暂停上市,并进入深交所综合协议交易平台。

  个人参与者或近9成

  证券时报记者从接近主承销商中信建投的交易员处了解到,11超日债的持有人群中以个人投资者居多,比例或接近9成。不过,这一说法尚未得到中信建投相关人士的确认。

  根据公开数据,金鹰基金[微博]国海证券都持有一定比例的超日债。Wind资讯显示,截至去年三季末金鹰基金持有约725万元市值的超日债,国海证券旗下的三只集合理财产品均购入了超日债。

  “上周五我一直在盯盘,抛出的单子都是大资金,接盘的则多是零散资金。”上海某券商债券交易员告诉记者。他认为,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个人投资者应该超过9成。而基金或券商资管的盘子,早在上周五复牌第一天就基本上抛光了。

  近年来的股市低迷,造就了颇为壮观的债券投资个人群体。国泰君安上海某营业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该部资金量在200万元、300万元的客户中,绝大多数都参与了交易所债券交易。以上述公司债目前价位79元为例,买卖一手(10张)债券的综合费用仅需0.1元左右。

  另据知情人士介绍,上周五有数十名“11超日债”债权人来到上海证监局信访办公室,提出了追究相关责任人和保证归本付息的要求。据称,上述人群昨日再次来到相关监管部门要求维权。或许也侧面反映了个人投资者占比较高的事实。

  将退至

  “综合协议平台”交易

  目前深沪两个证券交易所都设有大宗交易平台,主要是为某些不适合个人投资者参与的、风险较高的品种提供一个专供机构竞价买卖的系统。上交所称其为“大宗交易平台”,深交所称其为“综合协议交易平台”。

  据发行公告,11超日债的上市场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依据2011年年报及2012年三季报,公司营业利润已连续为负。因涉嫌披露违规,中国证监会于1月22日向公司出具调查通知书,分析人士据此认为其业绩变脸或导致公司连续两年亏损,11超日债届时将直接退至深交所综合协议平台交易。

  尽管如此,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却依然不减。这是因为去年的海龙、赛维等公司违约最终都成为虚惊一场,政府部门为其承担了最后“付款人”的角色。一位不愿署名的散户债券投资者对记者称,上周五在80元附近买了4000手超日债,如果3月7日能正常付息并且净价涨到90元以上,卖掉就可以获得15%左右的综合收益。而年报披露后被迫转板,持有至3年时再回售给公司,最多或可得到40%的综合收益。

  1月15日超日董事长倪开禄宣布,公司已与青海省木里煤业开发集团签订了关于转让公司股权的意向书。一旦完成股份转让,由青海国资公司独资组建的木里煤业将成为超日第一大股东,公司将摇身变为国有企业。

  两个赌局 你选哪一个? 

  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11超日债正处于风口浪尖,喜好“刀口舔血”的部分投资者选择了“赌一把”。据分析,目前买入超日债的理由有二,或是把它当作一个交换的筹码,就像一文不值的权证,等待“击鼓传花”游戏的下一位;或是豪赌国资背景公司或政府兜底,如此前一般迅速地赚取超额收益。

  两个赌局摆在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毫无疑问,如果是个人投资者,在对自己资产承担责任的同时,他也可以百分百享有资产溢价的成果,因此更愿意选择“谨慎式冒险”;如果是金融机构尤其是基金、券商资管等代表公众利益的机构,尽管具体的决策者或操盘者是单独的个人,但仍会选择“沉默观望”。在心理学上——“我不想为10%的利益而付出可能丧失100%信誉的代价”,更多机构在“超日债赌局”面前选择了回避。

  有意思的是,据记者调查,部分债券专业人士也在以个人身份买入“11超日债”(购买国债、公司债和开放式基金,符合相关从业人员禁入规定)。尽管具体数量记者不得而知,但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市场判断的“趋同性”——既然企业债(含城投债)遇到违约风险时,政府可以出来兜底,为什么门槛更高、治理相对更为规范的公司债(如“11超日债”)不会得到保全?再说,超日债背后A股上市公司的“壳资源”属于稀缺品,一旦注入像“矿产”、“高科技”之类的概念,凤凰涅槃重生也不稀奇。

  不过,从债券市场长远发展而言,让经营不善的民营企业出现破产或退市亦非坏事。反过来说,假如超日公司“国有化”得以顺利实施,或恰是我国证券市场仍不够成熟的标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广东公安局干部有两身份证 拥170余套房
  • 体育官方对孙杨处理结果:做检查停商业活动
  • 娱乐台湾歌手潘安邦去世 曾唱《外婆澎湖湾》
  • 财经日系车企1月份在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20%
  • 科技iOS6全系列设备完美越狱工具发布
  • 博客马未都:一车花炮为何能将大桥炸塌
  • 读书新浪历史访章永乐:1913大选与大决裂
  • 教育大学生写3000字最牛“炫父”帖引泪奔
  • 育儿广东警方解救14被拐婴儿皆为父母所卖
  • 张五常:按件数算工资是如何没落的
  • 赵伟:世界经济2013年或可摆脱危机
  • 朱大鸣:180个公章也会推高房价
  • 章玉贵:吁请尽快告别GDP情结
  • 王巍:我们能否超越金融创新的历史
  • 金岩石:解除一胎化之前该做什么
  • 张明:日本量化宽松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张庭宾:危机转盘快要转到中国了?
  • 杨再平:做金融不妨借鉴都江堰及灵渠
  • 罗天昊:上海哪点比北京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