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超日债完整救赎路线图尚难浮出水面

2013年01月24日 16:52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月24日电(记者杨溢仁、韩莹)23日,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召开了“11超日债”2013年第一次债券持有人大会,并宣布3月份的首期8980万元利息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兑付。

  然而,尽管首期利息将如期兑付,可对于超日太阳来说,当前流动性状况的死结仍然待解。

  超日渡过首次付息难关

  “11超日债”债券持有人会议23日在超日太阳公司总部召开,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约100人参加了本次持有人大会。

  据记者初步了解,3月份的首期8980万元利息将由公司以自有资金兑付。

  “虽然公司方面称3月份的首期利息兑付无虞,但其中应该也不乏政府等各方面的协调支持。”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剑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按照目前的行业形势,就算这次顺利付息,后面的债务恐怕也很难通过自有资金的方式支付,还是要通过政府协调、债权人展期等方式解决。”

  而针对部分业内人士对超日自有资金来源的质疑,顺德农商银行固定收益研究员宋球红表示,“只要协议可信,资金的来源不重要。”

  事实上,关于“奉贤区政府正在牵头与各方债权人协商,在得到银行等债权方认可的情况下,首先让超日太阳顺利渡过超日债第一次付息难关”的消息早先已在市场中不胫而走。

  “大家对超日债此次信用事件的反映较为平淡,前期下跌较多的一些交易所民营企业债券近期价格也已大幅上涨,”一位商行交易员称,“这主要是因为业内普遍认为光伏行业的信用风险部分在预期内,超日的违约仍属个案。”

  不过,国泰君安债券分析师陈岚指出,“超日事件与以往的信用事件性质仍有所不同,从中反映了民营企业粉饰报表、评级公司评级虚高等不规范问题,如后期政府无法对每单违约都予以救助,那么此类报表虚假、评级虚假的问题或将引发更大风险。”

  信用违约渐行渐近

  在金元证券固定收益部研究主管王晶看来,“现在市场已经开始意识到信用风险爆发在即。从本质上来讲,随着资本市场信用风险事件的不断出现,后续投资者将变得更为谨慎,高收益、低评级信用债收益率也将面临大涨的可能。”

  不少业内专家指出,对于投资者来说,因评级下调和连年亏损,所带来的无法进行质押式融资且无法上市交易的风险,对“11超日债”的投资价值已然形成重大冲击。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超日太阳此前已公告,称拟定流动性风险化解方案,包括催收应收账款、处置境外电站和境内非核心资产、采取自主生产和代工模式相结合等措施,可由于光伏行业的困境,应收账款回收困难、资产贬值且难以迅速处理,可见化解方案的有效性非常不乐观。

  来自申万研究所的观点认为,无论超日债最终是否违约,债券市场都必须直面信用风险的存在。

  可以看到,近年来债券市场的扩容导致与政府关联度不高的发债人越来越多,他们抵御经济、行业下行风险的能力各有不同,而政府对这些企业并不承担任何义务和责任,市场不能指望政府对信用风险无限制的兜底。

  宋球红向记者表示,“市场信用债积累的风险在扩大,估计近几年信用风险事件爆发的数量将增加,虽然超日债可能不会造成事实上的违约,但是市场对高收益债隐含的风险也不会忽略。”

  超日造血能力堪忧

  无疑,虽然超日顺利躲过一劫,可其债务问题仍然堪忧,公司也并没有拿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超日作为一家光伏企业,生产光伏组件和建设光伏电站是其主要业务。但在国内光伏业产能过剩的困难期,想要通过组件获利走出困境,基本没有可能。

  与此同时,另一主营业务光伏电站项目基本都集中在海外,可目前在各种负面消息的影响下,银行抽贷等问题也令投资者忧心忡忡。

  “2012年天华在希腊投了70MW电站,其中40MW是和超日合作,项目已经都并网建设完成了。但由于近期的一些消息,使得国开行停止了超日的贷款申请。”超日太阳的合作伙伴——天华阳光集团董事长苏维利道。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去年上半年,公司就已经开始面临银行抽贷问题。超日太阳董事长倪开禄表示,从去年3月起,超日太阳被银行陆续抽贷,大致有8亿元。企业经营压力增大,而除了银行贷款没按期发放,海外银行对公司投资的电站项目贷款也迟迟不落地。

  在业内人士看来,令人担忧的是,公司虽已在受托管理人的要求下尽力为“11超日债”补充担保,但由于担保资产变现的不确定性,仍无法确保本息全部偿付。从长期来看,“11超日债”的存续期限长达5年,其本息兑付的最终解决仍有待公司自身造血功能的恢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朝鲜宣布正计划进行第三次核试验
  • 体育澳网-李娜横扫莎娃 第3次进大满贯决赛
  • 娱乐于是之清晨告别 人艺演员鞠躬哀悼(图)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进会签阶段 或3月出台
  • 科技诺基亚确认停止开发塞班手机
  • 博客李银河: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信任危机?
  • 读书毛泽东为啥一定要送子抗美援朝
  • 教育中国留学生哪些问题最让老外看不惯
  • 育儿双独夫妻因春节回谁家起争执离婚
  • 高善文:2012年4季度宏观经济数据评论
  • 成思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着力
  • 王小广:新型城镇化重在推进三大转型
  • 李山泉:医疗保险成为美国另一个沉重负担
  • 罗天昊:大赦的重点不是赦官而是赦民
  • 于刚:社交化购物是咋回事
  • 刘杉:日本挑不起货币战争
  • 管清友:中国会发生债务危机吗
  • 石建勋:日本量化宽松政策损人不利己
  • 朱大鸣:抛售豪宅是因为官场潜规则改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