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11月债券托管量数据点评:机构分歧较大,基金增仓、保险减仓

2012年12月05日 17:59  新浪财经 微博
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姜金香


  2012年12月4日中债网发布了2012年11月债券托管量数据。截止11月末,债券总托管量为23.47万亿元,其中国债托管量升至7.37万亿元(其中记账式国债7.01万亿元,储蓄国债0.36万亿元),较10月末增加了326.8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增加幅度仍在千亿级别以上,11月新增1105亿元至7.7万亿元;企业债托管量增加至2.2万亿元,当月增幅为633亿元;中票托管量11月增加315.5亿元,至2.5万亿;央票托管量11月减少822亿至2.2万亿。自9月以来,中债网不再统计短融的托管数据,而由上清所统计,目前上清所尚未披露11月短融数据,因此本报告的分析并未考虑短融,后期我们将继续关注短融数据。

  商业银行:配臵低谷,较多增持政策性金融债。11月商业银行债券持仓总量仅增加了401亿元至15.6万亿元。增持幅度相对其他市场主体较小。从商业银行持有券种的角度来看,增持政策性金融债1010亿元,增持国债、企业债和银行债分别是130、72和25亿元,减持其他券种822亿元。政策性金融在商业银行债券中的配臵比例增加了0.54%至40.78%,其他券种配臵比重基本没有变化。

  保险机构:大幅度减仓,减持国债、企业债、银行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但增持中票。11月保险机构持仓总量较上月减少1473亿元至2.1万亿。保险减仓量远远大于其他机构。从增持券种的角度,保险机构对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商业银行债均减持,分别为240、359、400和405亿,配臵比重分别下降了但对于中票则增持了68亿元,使中票的配臵比例上升了0.54%到3.59%。国债、企业债、商业银行债的配臵分别下降了0.11%、0.25%和0.1%,且由于这三类债减持比重较大,使政策性金融债,虽然减持,但配臵比重反而上升0.2%。为什么保险机构大幅减仓,我们试图从保费收入中找到证据,由于11月保险公司经营数据尚未披露,但我们通过分析近几年保费收入规律来看,11月费保费收入没有大幅减少的情况,且10月份保费收入仍保持增长的趋势,因为我们认为是因为保费收入下降导致保险公司减持债的概率非常小。另外由于近三个月中债网并不统计短融的数据,而统计短融数据的上清所尚未公司11月短融托管情况,因为有一种可能是保险机构减持的债券有可能去配臵短融了,但这种解释是否合理还有待上清所披露11月短融数据。如不是这个原因,那最有可能的是保险机构看空债市,主动减仓。

  基金:市场配臵的主力,主动增持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中票,大幅加大了商业银行债的配臵比重。11月基金的债券持仓总量上升了2452亿元至近2.4万亿元。其中,分别主动增持了国债、政策性金融债、企业债和中票273、388、763和175亿元,大幅增持商业银行债829亿,使11月基金在商业银行债的配臵比重上升了2.79%。另外国债和企业债的配臵比重也增加了0.81%和0.95%,而政策性金融债和中票配臵比重下降了0.81%和3.3%。11月新发行债券型基金387.9亿元,大大超过以前月份,假设这部全部配臵债券,则除去这部分的增量,基金增持债券也增持2000多亿元。

  券商:券种内部结构调整,增政策性金融债和中票,减国债和企业债,总体规模变化不大。11月券商持仓量较10月仅增加2亿元至1534亿元。从券种上来看,券商增持政策性金融债和中票各14亿和20亿,减持国债和企业债各8亿和23亿。在配臵比例上,中票和政策性金融债分别增加1.26%和0.9%,企业债和国债分别下降1.56%和0.5%。

  总体而言,11月各机构投资者对各债券券种观点分歧较大,基金看多、保险看空、银行券商稳定。国债主要是基金和商业银行的托管量上升,保险的托管量下降;政策性金融债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基金的托管量上升,保险的托管量下降;中票和企业债主要是基金的托管量上升,保险的托管量下降。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正接受中纪委调查
  • 体育火箭末节砍霍逆转湖人 热火负垫底队
  • 娱乐米雪曝绝密SM艳照 半裸酥胸展魅惑(图)
  • 财经专家称年底突击花钱3万亿消息不靠谱
  • 科技中移动李跃:将推自有品牌终端
  • 博客参选日本议员要多少钱 苦难放荡民国娼妓
  • 读书解密:党内谁最先主张"去除毛泽东思想"
  • 教育小学零花钱调查:六年级小学生攒6万元
  • 育儿女童幼儿园午休后死亡看护老师称无责
  • 张化桥:你究竟是股东还是捐款人
  • 刘远举:出租车减配丑闻别全怪在企业头上
  • 张明:警惕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
  • 辜胜阻:均衡城镇化要两条腿走路
  • 如松:朱元璋从兴旺到衰败的过程
  • 管清友:新四化建设开启中国经济新周期
  • 太友:16万切糕案为何激起百万热议
  • 洪平凡:国际贸易附加值数据的经济意义
  • 陶冬:2013年全球经济展望
  • 叶檀:1950年的债券信用为何好于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