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

个人回购大军:正回购放大收益逆回购替代活期

2012年11月03日 02:02  第一财经日报 微博

  刘田

  在回购这个以机构为主力的市场上,也活跃着一批个人投资者。他们巧妙地利用回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获得相对更高的收益。

  选择高评级债券质押

  “我是2009年9月开始做债券,一开始资金量不够,所以到2011年10月才开始做正回购。”网名“没钱又丑”的债券投资者陈先生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财商》采访时表示,正回购是目前市场上最低的融资手段,合理利用正回购可以提高收益。

  简单来说,正回购就是用持有的债券进行抵押,不同债券按照不同的折算率,从市场融入资金。目前个人可以在沪深交易所参与债券正回购。

  “和任何做杠杆一样,正回购也是一把双刃剑。”债券投资者樊先生对记者表示,只有在看准债券市场趋势的时候运用正回购才能取得较好收益。“如果没有看对市场趋势,债券市场下跌过程中,流动性非常差,可能卖都卖不掉。”

  个人参与正回购,首先必须将持有债券进行质押,不同的债券的折算率也会不同。“一般我会选择用折算率比较高的城投债进行质押。”陈先生表示,自去年的城投债风波之后,现在市场已经默认为政府会为城投债兜底,所以信用状况好,这样就可以放心持有。

  樊先生也指出,城投债收益率高、折算率好,而且信用风险小,所以选择城投债进行质押是最好的选择。

  由于质押的债券最害怕的是暴涨暴跌,所以尽量选择高评级债券才可以避免市场波动。“如果抵押的债券下跌,那么折算率就会降低。”陈先生指出,这样借来的资金就会出现一个缺口,要么自己用资金补,要么就只能是卖出持有的其他债券。

  以1天期限为主

  在交易所参与正回购,期限有1天、7天、14天和28天等不同期限。大多数个人投资者都是以参与1天期限的为主。

  “个人投资者一般都是做1天正回购,因为比较合算。” 一位网名为“无名”的投资者对记者表示,每天都做1天的正回购,一周7天也只需要付5天的利息,但比较麻烦的就是需要每天操作。“如果是长期也可以做7天、14天或者28天,长期来看正回购一年支付的利息不会超过3%。”

  “债券正回购的本质是短融长投,每天做1天期限回购的成本是最低的。”陈先生指出,一般来说每天做1天回购的年化成本是2.5%~3%之间,现在可以买到收益率在7%左右的债券,这样利差是最大的。

  这种利差正是债券正回购的利润来源。陈先生还表示,一般来说正回购利率会出现下午比上午低的特点。“特别是下午两点半以后往往是低点,但月末季末以及大盘股发行的时候,回购利率会比较高。”

  陈先生还指出,正回购的一个好处在于借来的资金可以用于买债,也可以打新股,其投资范围并不限制。

  杠杆1~3倍

  理论上通过反复质押,正回购的杠杆可以很大。但目前交易所规定个人参与正回购杠杆不能超过5倍。“券商一般规定不能超过4倍,如果杠杆太大也会有爆仓的风险。”陈先生指出,比如以100万的资金买入400万债券,杠杆为3倍;如果债券下跌20%,相当于100万的本金只剩下20万,按照规则杠杆已经超出限制,就会被强行平仓。

  正因为基于风险的考虑,目前大多数个人投资者参与正回购都会把杠杆控制在1~3倍之间。“我的资金量比较小,所以今年一开始我的杠杆是3倍。”陈先生表示,目前其杠杆已经降低至2倍。

  樊先生则指出,由于自己资金量比较大,为了防范风险,操作的杠杆一般不会超过3倍,通常是2倍多一点。

  当然,还有更为保守的投资者。“我的杠杆是1倍左右,主要是风险偏好比较低。”网名为“无名”的投资者指出,自己的主要收益还是股市,债券市场只是股市低迷时期的替代,只要收益率比理财产品高就可以。

  除了正回购外,个人还可以参与门槛较低的逆回购。与正回购相反,逆回购是把资金借给别人,相对更容易操作。

  “逆回购是我操作得最多的品种。” 网名为“无名”的投资者表示,每天我都会把闲置资金放逆回购,收益虽然不高,但会高于活期。“此外,在月底和季末都会有一些超额收益。”

  不过对于每天都要进行正回购操作的陈先生和樊先生而言,他们从来不参与逆回购。“天天做正回购,如果同时做逆回购,很容易弄混乱了。”陈先生指出,有的时候即使我借来的资金有剩余,也不会去做逆回购。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 新闻新一届政治局常委15日与记者见面
  • 体育NBA-詹皇38分热火胜火箭 禅师称湖人变卦
  • 娱乐央视王志安否认停职 曾为虐童者辩护
  • 财经王石婚变爆料者曝光 称是为大家高兴高兴
  • 科技微软Windows业务主管离职
  • 博客钟楚红:封面写真(图) 吉林突遭暴雪(图)
  • 读书悄然隐身:历史上不为人知的女叛徒
  • 教育为当北大硕士连考9年 中国教育盛典
  • 育儿男童在广州地铁车厢当众大便(图)
  • 罗善强:怎样找寻股市中的金表
  • 赵伟:昆山汇报流露的区域发展偏向
  • 罗天昊:中国应该学越南
  • 洪平凡:中国经济展望
  • 叶檀:房价为何降不下去
  • 文显堂:美国财政悬崖悬在何处
  • 于晓华:林毅夫比较优势理论的现实错误
  • 章玉贵:全球性失灵与彼此算计
  • 安邦智库:监管部门该对股市承担什么责任
  • 于晓华:中国何时才能成为高收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