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专家专栏作者 郇公弟[微博] 中诚信资讯副总裁
债券,对大多数国人而言,依然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中国词汇里,“债”近似贬义词,“血债累累”“债台高筑”“恩不放债”“父债子还”“冤家债主”等等,债主的地位近似“杀父仇人”。即使在今日,上市是巨大的政绩,发债则可能是巨大的污点。在这样的语境环境里,中国债市的发展就更需要常识的普及者。
个人排队买国库券,在中国已经是几十年的老传统了,唯一的变化是现在排队也越来越难买到了。即使在今天的北京,如果某天的一大清早上班,还是能在银行门口看到排起的长长的队伍,大都是老爷子老太太一大早赶来的。许多人六七点钟就早早起床,拿着小凳子等上两三个小时,一直到9点银行开门。但即使这样,如果碰到热销的某一期国债,往往连排到第一个的人都买不上。越来越多的人抱怨,买国债像中奖一样难,不是简简单单“秒杀”就行,还得靠运气以及其他不能明说的道道。
然而,掌握一定投资常识的人都明白,即使单纯从投资收益和风险看,国债都并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在各类债券中,确实有许多更值得投资的好产品。只要在合适的时间,在合适的价钱上买,收益要比国库券好很多,风险也并不比国债高。例如,笔者去年9月以86元价格买了10九华债,票面利率6.93%,即使扣除20%所得税,实际收益利率也达6.4%,再加上14元到票面价格的差异,收益远远超过国库券。当时,许多企业债券都跌得非常惨,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有数,就能及时抓住机会,买到收益更好的产品。此外,对买不到国库券的人来说,可以考虑买债券型基金、债券型理财产品,这些基金本身就投资国债、金融债以及高收益的票据,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回购等方法放大资金量,提高资金效益。许多债券基金稳定收益,也超过了国债。许多老百姓正是对债券市场不甚了解,将排队买国库券作为唯一选择,自然也就对各类“曲线投资”敬而远之。
同样,对于个人而言,也不能简单的将债券作为赚取超常收益的工具,它更强大的功能是辅助个人的人生规划,辅助家庭整个生命周期的理财规划。对于一个家庭而言,未来多年的生命轨迹基本是可以预测的。在每一个阶段,父母的工资收入、资本收入情况,以及生活支出、购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主要开支都可以有一个大致明确的时间规划。而为了有一个平安稳定的生活,债券市场就可以成为支撑家庭幸福的一大支柱。比如刚刚生下孩子的父母,可以预计6年后孩子要上小学,18年后孩子要上大学,那选择近似期限的债券,就可以保障在孩子开学前能够拿出足够的现金来支付学费。
当然,单纯的债券也无法满足整个家庭的总体理财需求,一个家庭也需要完善的资产组合来总体调配不同时间节点的收入与开支。现金、存款、股票、债券、基金、财险、寿险等各类工具,都具备不同的资金管理功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就能够为不同家庭配置不同的资产比例,辅助家庭平稳的生活。从发达国家来看,由于债券所具有的优良属性,在家庭财产配置中一般都占到一半以上的比重甚至更高,在养老金等长期资产配置中甚至占到80%以上的比重。因此对个人而言,要了解债券市场的特性,更要了解自身的财务状况,这样就可以做到为我所用、得心应手,让债券产品成为提高人生质量的得力工具。
然而从我国实际情况来看,要真正利用完善的资产市场服务人生规划的目标,还有相当的距离。这不仅是由于经济不稳定、政策不稳定等导致个人难以对未来数年状况进行准确估计,同样是由于资本市场各类金融产品依然不完备,比如债券种类相当少,对个人投资有种种限制,风险管理工具缺乏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做到精确的人生理财规划往往难以实现。但即使如此,存款也不应是家庭的唯一选择,合理利用现有的资源,依然可以有效的辅助人生规划。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更关键的是百姓的金融知识同样需要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完善的过程,对投资者、对普罗大众的金融教育非常关键。
相比于企业而言,向百姓普及债券常识、金融常识,就显得更为迫切。这里也不就不得不提到,百姓金融常识匮乏,同样有媒体方面的原因,“中国的彭博”依然缺位。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当前还存在财经媒体和财经报道队伍与蓬勃发展的资本市场不适应的状况。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目前共有近2000家报纸,泛经济类的报纸也只有100多种,不到6%;以“财经”类命名的省级以上电视频道20多个,财经节目所占其播出时间超过一半的不到10个;网站共有130多万家,专业财经类和有财经频道的网站有500多家,有原创专业财经新闻的网站更少;全国媒体从业人员100多万,专门从事财经报道的不足10000人,所占比例不到1%。
财经媒体在向个人、家庭传播金融知识方面起到的作用不容置疑。相比于股票、基金、银行理财等产品,个人对债券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相对应的,在我国各大财经报纸、电视台乃至各大门户网站,债券相关内容的介绍非常匮乏。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更要呼吁,中国的彭博在哪里,中国需要债券常识的布道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