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基准利率下调及波动区间调整点评:放松,顺带利率市场化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 13:59  新浪财经微博
中国中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何欣,申俊华


  点评:

  降息一小步,调控一大步,未来仍有降息空间。与市场普遍预测的降息时点相比,央行此次降息早于预期,说明央行放松政策正在加快,这与我们在银行间回购市场中看到的7天回购利率快速下滑是相吻合的。我们更看重的是:其中传递的信息是调控当局并不会因政治性的因素放弃维持经济增长的责任。而市场目前普遍担忧的也恰恰是这种责任的缺位,而非中国经济的中期增长动力。根据我们对过往CPI与基准利率的量化关系测算,我们预计未来基准利率的调降空间仍有1-2次。

  浮动区间放开只是利率市场化的环节之一,既非开始,也远未结束。此次利率调整的另一个看点就是存款利率浮动上限首次放开。这使得部分投资人怀疑是否存在存款利率明降暗升的结果,银行是否会因存款利率上限上浮而出现存款大战。我们的答案是非也。第一,利率市场化早在数年前已经通过银行理财产品的方式进行了试点,我们更倾向于将这次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是自下而上的适应性调整,而非主动推进,多数银行通过理财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对负债成本进行定价的能力;第二,从近期我们与同业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与去年同期银行大力高息揽存以保证满足贷存比监管条件相比,目前银行的揽存动力已经明显减弱,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依然是由于经济总体低迷导致信贷需求不足,银行对资金的需求相应下降,故而在经济状况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我们难以看到银行之间再度燃起揽储硝烟;第三,由是,我们更倾向于以经济周期的视角考量银行负债成本的高低,即在低谷期,银行资产扩张欲望不强,故而也难有动力提高负债成本(即银行存款成本)。

  利率市场已无机会,利好信用市场中低评级--如果调控当局能够适时降低社会融资成本,从而刺激经济增长,对利率市场无疑是负面消息,而对信用市场(尤其是中低评级信用债)是较大的利好因素。而从市场定价来看,利率市场短端已然透支了2-3次降息,而中长期亦已反映零通胀预期;反而信用市场仍对低评级债有避忌,故而我们仍对信用市场的风险资产心存偏好。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