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 张长颖 彭海斌
本周公开市场到期资金为1660亿元,由于央行曾于本周二(8月17日)发行了440亿元1年期央票,加上8月19日央行发行110亿元3月期央票和同时开展700亿元的91天期正回购操作,与到期资金对冲后本周央行向市场净投放资金410亿元,一举结束了4周以来净回笼共计2340亿元的局面。然而随着下周到期资金的锐减,央行的操作很可能再次回到净回笼的格局,本周的净投放或仅是“昙花一现”。那么接下来,公开市场操作的节奏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光大银行在本周三(8月18日)的上市对资金价格又产生了什么影响?下半年资金面会不会略加宽松?
央票利率继续持平
根据央行公告,本周二(8月17日)发行的440亿元1年期央票利率继续持平于2.0929%,周四(8月19日)招标发行的110亿元3月期央票发行收益率亦连续第七次持平于1.5704%。同时进行的700亿元91天正回购操作,中标利率亦持稳于1.57%。在此之前,央行已连续4周保持资金净回笼,累计净回笼资金达到2500亿元左右。在之前则是连续8周净投放,累计注入资金超过9000亿元。
对此,某证券公司宏观经济分析师表示,目前经济状况还不是很明朗,考虑到通货膨胀压力还比较大,国内经济形势还不确定。这次的货币净投放主要还是到期货币资金较多所致,并不意味着央行在释放宽松货币信号。
中银国际宏观分析师李苗献向《每日经济新闻》指出,上周,美联储决定将到期的按揭抵押证券所得资金重新投入债券市场。市场认为,此举相当于美联储变相地重启了量化宽松政策。央行本周公开市场操作方向的变化,是我国货币政策根据市场实际状况的微调。在宏观政策保持稳定的大背景下,货币政策明显收紧或放松的可能性不大。
数据显示,周三(8月18日)隔夜Shibor品种上涨至1.7725%,虽比周二略有下跌,但仍为本月以来高点。而本周三恰恰是光大银行的上市日。因此有分析人士认为,光大银行上市带来的资金面趋紧也和本周央行由净回笼转为净投放有关。
公开市场本周到期资金量为1660亿元,较上周的920亿元大增逾8成;而未来2周公开市场到期量大幅萎缩,分别降至600亿元和100亿元。如果央行继续按照本周的节奏进行央票发行,未来2周的净回笼会是一个大概率事件。
货币市场利率开始抬升
本周三(8月18日)是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在这一点前后,各期限货币市场利率都出现的不同程度的缓慢抬升。其中长期限Shibor利率在本周都出现了8月以来的新高。而隔夜和7天Shibor品种则处于低位反弹的过程,如果将各期限利率连接起来,可以发现形成的利率曲线更加陡峭。
记者注意到,8月17日的7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07已经超过了14天银行间质押式回购利率R014的水平,前者为1.7942%,高于后者的1.7890%。而定盘回购利率中7天品种已上穿14天品种。梳理历史情况可以猜想,7天平均回购利率连续上穿阻力线,是否意味着短期资金面将有一波新的抬升?
中航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康海荣指出,这说明市场对未来通胀预期有所提高,然而近1周的货币净投放主要是因为近期到期资金比较多,同时近期二级市场部分利率上升主要是由于机构资金面会比较紧张:汇金发行债券,下周二(8月24日)招标发行第一期400亿元债券;工行可转债250亿,市场预期最快本月底也将发行;还有两期国债发行,其中1年期品种120亿,3年期80亿都将于月底前发行。因此本周净投放并非货币宽松信号,同时近期加息可能性也不大。短期来看,资金价格也有一定的抬升空间。
下半年或相对宽松
央行在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称,未来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针对性和灵活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提高金融支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对此分析人士指出,下半年保增长的压力高于上半年,而且通胀预期一直存在。预计货币政策会呈中性,不会轻易变化,将会更多借助公开市场操作进行动态微调,政策工具上多以短期品种为主。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7月份CPI上升翘尾因素占很大比重,预期下半年CPI将会有所回落,不会成为货币政策决策主要考虑因素。同时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定效果;而国外经济复苏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美国已经推迟退出经济刺激政策,为防止经济下滑危险,下半年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恰当的。
另外本周为了配合跨境人民币结算试点,拓宽人民币资金回流渠道,央行日前发出通知,表示将允许境外人民币清算行、境外央行等进入中国国内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试点,并对境外金融机构的资格范围、准入方式和投资运作等给出了规范。
虽然目前能进入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资金金额相对较少,然而该举措的意义却非常重大。允许相关境外机构投资银行间债券市场,可为境外机构依法获得的人民币资金提供一定的保值渠道,也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工作的必要配套举措,将有利于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开展,而且对资金面的拓宽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一定程度上也会缓解下半年资金面面临的各种压力。境外人民币回流更重大的意义在于它改变了目前的货币供给形成体制,长期来看将带来流动性的增加。
而银监会最近收紧了对银信合作信托理财产品的监管。这一举措让许多评论者和投资者对中国信贷扩张的“真实”规模、以及这一政策可能给经济带来的影响产生质疑。今年上半年信贷“真正”的增速是不是如某些人所说的那样快得多?反过来,我们是否正在面临比之前预期更为严厉的信贷紧缩呢?
对此瑞银证券指出,银信合作信托产品即使不终结,至少也会大减。而这一部分的信贷需求则需要找其他的办法来满足。实际上,除了人民币贷款和事实上应该算成贷款的银信合作产品之外,中国的银行最近迅速增加了外币贷款(这些贷款不受信贷额度的控制,收取的利息也更低)和中期票据。这些票据是证券化的中期贷款,在2009年中央银行的鼓励之下,它们的增长很迅速。如果把信托产品,外币贷款与中期票据都加上,2009年银行信贷的同比增速实际上是35.6%,甚至比已经让人吃惊的31.7%的人民币贷款增速还高。考虑到今年人民币贷款的增速目标,以及对银信合作的控制,估计2010年整体信贷增速在21.8%,而人民币贷款增速大约会是18.8%。换句话说,信贷的增长(整体信贷或是人民币贷款)既没有高到令人警惕的程度,它的减速幅度也不比以前所认为的更大。因此,就算考虑到信托产品和其他形式信贷的变化,也没有必要担心通胀突然会更高,或是经济会下滑更快。
至于下半年货币环境的情况,信达证券分析师梁浩表示,下半年国内经济回落、出口下降和投资增速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而现在看来消费能不能弥补投资的回落还有待观察。另外,7月CPI较高,是翘尾因素比较大,下半年通胀因素对货币政策的影响不是很大。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主要出于两点,一是房地产调控对经济的影响有多大,二是投资回落是否能被消费增长所取代。国外方面,美国经济的不确定性还比较大。总体来说,下半年的货币政策会保持适度宽松,不会太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