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日本式通缩蔓延至全球债券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6日 01:29  第一财经日报

  加里·多实(Gary Dorsch)

  美国经济在大萧条以来并未经历过旷日持久的通缩。但日本从1995年开始,就面对着因日经225指数泡沫破裂以及土地价格直线下降所导致的通缩。

  如今,各国中央银行的人应该更加谨慎——不仅要对抗传统的通胀,更要对抗通缩。因为通缩对经济更不利,也更难克服。澳大利亚、巴西、中国、智利、以色列和秘鲁,今年已经收紧了货币政策以对抗通胀。而英国、日本和美国以及情况稍缓的欧元区,央行正忙于参与到量化宽松的主题中,来抵抗通缩的威胁。

  近期美联储官员已表达出对美国经济将进入日本式通缩的担忧,通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数不胜数。更糟的是,如果通缩的心理作用在消费者之间展开,他们将会等待价格下跌再去买入,会进一步加重通缩的趋势。

  迄今为止,由美联储、英国央行和日本央行提供的大规模量化宽松所注入的流动性,大部分已经转移到高投资级和垃圾级债券、市政债券和联邦政府债券。流动性的巨浪已经令英国、日本、德国和美国信贷市场的5年期国债利率大幅度走低,有的达到数十年的低位,有的甚至创下历史新低。

  美国2年期国债收益率已经降至50个基点,为历史低位,现在只比日本的国债收益率高30个基点。然而,美国银行坚持持有债券,且放贷意愿低迷。美国10年期国债于8月11日达到15个月的低位——2.69%,因美联储宣布将会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债券投资者已经剔除了利率攀升的风险,认为最早到2011年中旬利率才会提高。另外,美国消费者正在去杠杆化,未来消费更难启动。

  本周德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萎缩至2.44%,是1989年的最低。欧元区银行净放贷水平在这一年里几乎冻结,他们对经济前景充满担忧。欧元区的银行正把过剩的流动性用来购买德国债券。而欧洲央行也通过“量化宽松”的后门,为银行提供无限量的欧元以买入希腊、西班牙和葡萄牙的债券。

  日本通缩噩梦起源于1986年至1992年间日经225指数泡沫剧烈的升降。在截止到1989年底的经济繁荣年代里,日本央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意在抵消日元上涨所带来的通缩风险。美元兑日元在1984年底为1∶251,而在1987年底已经贬值到1∶122。日本央行将其贴现利率从1987年2月到1989年5月固定在2.5%的水平。

  过去的20多年来,日本固定收益投资者掌管着16万亿日元的储蓄,他们的安全资金被迫接受超低的利率回报。令人惊讶的是,20年前日元Libor(伦敦同业拆借利率)却高达8.5%。如今日元Libor已固定在0.25%,在过去的15年都没有超过1%。美国固定收益投资者是否会面对超低利率带来的相同噩梦?

  (作者系全球货币趋势评论撰稿人。蔚华编译)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