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债券市场奇怪现象特别多 看清3类问题巧购债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23日 15:49  信息时报

  最近,债券市场奇怪现象特别多:不再与股市玩“跷跷板”;国债大受追捧,但地方债却遭到冷遇,部分地方债在上市首日出现0交易记录;而此前一蹶不振的债券型基金也慢慢出现“翻身”迹象。

  在近日举行的“2009环球企业家高峰论坛”上,复星国际CEO梁信军认为,在目前低利率、低资产价格的状况下,适合借债增加资产,而7~10年的中长期债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他表示,一方面是企业家愿意发行债券,另一方面则是投资者愿意购买债券。

  有统计数据显示,交易所债市的份额逐月扩大。4月份,两市共发行18只债券,发行面额则达到了31.55亿元,为2008年10月份以来的单月最高,公司债和国债分别发行了10只和8只。其中,公司债发行面额达到了21.45亿元,创下了2008年8月份以来的新高。

  现象一:股市热债市也热

  此前,债券市场总是与股市玩“跷跷板”——在去年下半年,A股市场大幅下滑,债市却迎来了疯狂的上涨。但最近,“跷跷板”效应似乎在消失。沪指、深指最近创出反弹新高,而疲软已久的债市也迎来了一波爆发,各债券指数也创出新高,其中企债指数、公司债指、国债指数在前两天又创出本轮行情的新高,而且交易量明显放大,显示不断有资金买入债券产品。

  为何债市与股市的“跷跷板”效应最近失效?万联证券宏观经济分析师孙亘表示:“债券是避险工具,当投资者对股市投资不放心时,就会转向债市投资。”他认为,债市的火热,显示出市场对未来经济的发展前景看淡。

  最近政府公布的用电量下降、国有企业利润下滑,同时,连续几个月的贷款数额增加,4月份新增贷款达6000多亿元,投资者开始担心货币流量增加,降息或降低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几率在增加。“贷款额增加,现在我们也很难对经济前景做判断。”作为分析人士,孙亘也不掩盖自己的担忧。

  此外,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分析员庄正也认为,这与我国的宏观经济走势和货币政策有关。一方面,PMI指数在回升,房地产和汽车的销售也在回暖;但另一方面,一些陆续出台的经济数据又不容乐观。经济结构的冷热不均致使大家从之前的充满信心到现在有了担忧,债市也相应地从前期过度悲观情绪中得到一定恢复。

  现象二:国债热地方债冷

  最近,国债交易持续回暖,交易量明显放大,从一周前的4亿多元增加至8亿多元。但与此对照鲜明的是,地方债却遭受冷遇,尤其是新发行的地方债。昨天招标发行的广西、北京、上海、河南4省市地方债“09合并债05”仅获得1.39倍的有效认购,创出地方债发行以来认购倍数新低。5月7日,总额40亿元的2009年河北省政府债券在上交所上市交易,当天,该债券的交易额为“0”。而同期上市的内蒙古政府债券和陕西省政府债券,也未能逃脱“0成交”的厄运。

  本以为地方债券能伴随国家债券火红一把,但却被烙上“0交易”的印记。 庄正认为,地方债之所以遭遇这种尴尬,与其利率低、规模小、流动性差有关。“地方债前期炒得太热,大家的预期太高,但收益却差强人意,有流动性折价回归因素在里面。”

  孙亘认为,国债热,地方债冷,说明投资者开始担忧投资的风险,“尽管地方债无法返还的几率很小,但无可否认,国债比地方债更安全。”投资者在选择地方债作为理财产品时,会考虑到当地的GDP状况、财政状况等因素。

  现象三:股基缓债基回暖

  就在债市诸多指数屡创新高之时,债券基金也一改年初以来的颓势。截至5月21日,今年以来债券型基金平均收益为1.27%。单从5月来看,截至5月21日,5月份以来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为0.76%。而就在前一个月,债券型基金的平均收益仅为0.06%。截至5月21日,5月以来有28只债基收益率在1%以上。排在首位的融华债券收益率为3.4%,而今年以来该基金已获得了24.12%的收益,业绩超过25只股票型基金。

  与此同时,沉寂多时的债券基金发行市场也开始“蠢蠢欲动”,前期频发股票型基金的基金公司也开始把一些注意力转移到债基上,目前市场上有4只偏债基金在发行,分别来自于建信、诺安、博时和富国基金公司,而上投摩根表示即将发行1只纯债基金。

  而从上述基金近期的发行规模来看,债基也已从年初的“冷宫”中走出来。统计数据显示,4月21日开始募集的建信债基认购量已超过56亿份;而5月12日首发的富国优化强债基金,业内人士预计其目前发行规模已超过30亿元。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