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崔斌:做债券宏观经济研究再强调也不为过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2日 01:43  中国证券网
崔斌:做债券宏观经济研究再强调也不为过
崔斌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访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崔斌

  ⊙本报记者 秦媛娜

  近年来国内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飞速增长,直接带来了保险资金运作业务的扩张和深化。而这其中,固定收益投资作为保险资金运用最传统的方式,也是规模最为庞大的一部分,更是发展迅猛。中国人保资产管理公司切身感受了这一过程,本次对话的人物就是人保资产固定收益部总经理崔斌。

  今年债市不会出现趋势性变化

  记者:目前市场对于未来经济走势的分歧比较大,您持什么看法?信贷等数据所传递出的积极信号是否值得重视?

  崔斌:信贷规模连续超过万亿,这在意料当中。我个人认为,短期经济确实会受到一定的刺激,延缓经济下降的速度,甚至带来经济短暂的反弹。但我们认为,导致经济反转的各种因素还不完全具备。

  从历史数据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经济起落都有一定的周期,这个经济规律是客观的,目前为止还没有被打破过,因此经济复苏需要有一定的过程。

  记者:在这样的预判下,今年债券市场会怎么变化?固定收益的投资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

  崔斌:在2009年的宏观经济环境下,消息面的各种多空因素作用,债券市场不会出现趋势性的变化。对于市场短期波段的把握要依赖于我们对影响债券市场各种短期因素的正确研判。

  我曾经在组合管理部工作,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固定收益投资,有一点体会:对于市场涨跌的判断是很重要的,我们的投资策略不能仅仅建立在对于市场走势判断的基础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要考虑。特别是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再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因为它是我们进行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的基础。

  影响债券市场走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投资者对于利率预期判断的变化,而利率走势又直接和CPI、货币政策相关,由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决定。也就是说,经济波动的规律决定了整个资产价格的波动,决定了市场的走势。任何人、任何机构,在趋势面前永远都是渺小的,永远要敬畏市场。

  理论上讲,债券投资能够提供最高收益率的最佳投资阶段是在经济周期的萧条时期,一旦确定经济进入了经济周期的扩张阶段,应逐渐增加短期债券的投资比例,缩短债券组合的久期。但什么时候是经济的顶部区域,什么时候从底部开始复苏,这需要我们进行多方的验证和深入的研究。我们经常看到,同样的宏观经济数据,市场上有时候会得出完全相反的结论。因此,做投资自己一定要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而不能人云亦云。

  记者:近些年保险资金规模膨胀很快,可用资金的快速增加是否带来了你们在市场中话语权的明显提升?保险、基金等资金可以在股市债市的互转给债券市场带来的影响如何看待?

  崔斌:有时候市场的短期行为确实是由资金量来说话的,但是长期走势还是要根据宏观形势的判断。

  从股市和债市的历史表现情况来看,其实他们并没有一定对应的反向走势关系。虽然短期内资金的流动可能会使两市互相产生影响,但是这背后归根到底还是宏观经济在起作用,资金的流动只是加剧了市场的波动。比如1月份以来债市的下跌,就不能仅凭股债市跷跷板的理由来解释,更多的还是对经济回升的预期在起作用。

  风险可控下寻找高收益品种

  记者:现在各种机构都面临着资金配置压力的问题,你们是否也有同样的困扰,如何化解?

  崔斌:确实有这样的压力。首先可以通过久期控制来缓解;同时,还可以通过整个公司资产配置的结构调整来获得更高的收益,比如股票投资、债权计划、存款以及其他投资渠道的放开,通过整体资产配置的调整来提高收益率。

  但是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在资金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三个诉求中,安全性是首位的,所以最终主要的配置力量还是在固定收益。

  记者:目前收益率曲线已经非常陡峭,要纾解投资压力,是否可以考虑中长期的债券?

  崔斌:做投资,我们当然希望债券收益越高越好。不过对于长债,作为配置类投资,我们还是持谨慎的看法,今年买入的长债交易性机会的价值更高。

  一级市场今年会有很多的长债供应,我们会根据市场的情况决定参与力度,如果收益率合理,会加大投资力度。

  记者:此前市场传保监会研究放开保险资金投资中期票据,这一消息给市场的影响不小。对此你们是什么态度?信用产品的投资在你们整体的策略中是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崔斌:保险资金的性质决定了它是风险厌恶者,属于偏保守的投资风格,不会盲目追求高收益,因此对于信用产品,一定是在信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寻找相对高收益的产品。

  因此,如果保险能够投资中期票据,我们是非常欢迎的,将有利于缓解我们的投资压力和改善我们的资产质量。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