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券商企业债承销屡遭银行夺爱

  部分企业取消发债计划,转向银行贷款

  证券时报记者 吴清桦

  本报讯 近期随着银行信贷的放松以及贷款成本的降低,不少券商积累的拟发企业债项目,却屡屡遭遇银行“横刀夺爱”,导致部门企业取消发债的计划,转而进行银行贷款。

  资金宽裕银行积极抢生意

  据某证券公司固定收益部负责人透露,该公司在四川已经积累的几个拟发企业债项目,最近因银行贷款放松,均以直接从银行贷款的形式进行融资,而取消发债计划。

  该负责人介绍,这几家拟发企业债的公司均为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达到了发行企业债的门槛,且较容易找到发债担保。由于这些企业资质良好,因此也成为银行放贷瞄准的主要对象。

  而银行与券商争夺生意并非个别现象。深圳也有券商投行部门表示遇到了同样难题。深圳一家投行负责人称,尤其是一些准备发行短期企业债的企业,更容易被银行挖走。这些企业所需资本运转的周期较短,为2年至5年。而银行2年至5年的贷款审批,较5年至10年以上的长期贷款更为容易,长期贷款所考核的指标更为严格,风险评估更谨慎,门槛更高。另外,在成本上,发行企业债需支付承销费、律师事务所审核等种种费用,所需成本也比银行贷款要高。因此,该投行目前积累的项目发债期限大都是5年以上。

  目前,国内经济进入降息周期,也大大降低了贷款成本。数据显示,2009年1月份的前20天,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增贷款达到9000亿元。这是继2008年1月份新增贷款创下了8036亿元天量后,再次刷新了单月新增贷款的最高纪录。2008年,在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的信贷管控之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从11月份开始全面回升,11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4769亿元,12月份迅速上升至7718亿元。两个月新增本外币贷款达到了11643亿元。

  中小企业发债仍然较难

  自从监管层要求银行停止对企业债发行进行担保之后,不少中小企业的发债陷入困境。券商面对的发行企业债的客户范围也随之大大缩小。

  据了解,中小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评级不高,企业经营波动性较大,如果发行较长期限的企业债,投资者难以判断在此期间公司出现怎样的经营风险,这必然产生一定程度的信用溢价。此外,由于发债规模较小,摊薄的发行费用比例也会较高,此因素也会提高发债成本。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企业融资需求大,但发行企业债最终能成行的大都是一些国有大企业或者是拥有实力雄厚的集团背景的企业。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