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明年债市疯牛行情难以再现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30日 11:17  大洋网-广州日报

  明年上半年,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有望继续下调100个基点左右,这是债市继续走强的基石。

  目前,债券市场到期收益率已处于历史低位,今年“疯牛”行情难以再现。

  明年中以后,如果通胀抬头,利率可能会见底回调,将给债市带来压力。

  文/ 记者黎雯

  2008年,投资市场的明星品种无疑是债券,从110.87点涨至25日的120.98点,上证国债指数在今年涨幅超过9.1%,无论是直接投资债市的投资者,还是借道债券基金等渠道投资债市的基民们,不少都获得了超过10%的收益率。经过一轮疯涨后,债市是否仍然具有投资价值呢?

  业内专家分析称,由于基准利率明年仍将有100个基点左右的降幅,明年上半年债市的牛市有望继续,不过经过前期大涨后,债市的到期收益率水平已处于历史低位,“疯牛”行情难以再现。明年中以后,随着利率见底和通胀抬头,债市面临压力将加大。明年债市走势可能呈倒“V”形,先甜后苦。

  对债券市场而言,市场利率水平永远是一个决定性因素,一般而言,如果市场利率上升,债券市场会因其相对收益率较低而下跌;如果利率下降,则债券市场会因其相对收益率较高而走强。目前机构普遍预期明年我国利率还将下调,这将给债市继续走牛带来支撑。

  目前市场普遍预测本次降息周期中的调息目标为1%~1.5%,降息将集中在明年的第一、第二季度,此外,持续下降存款准备金率也会成为常态。

  在降息的预期下,债市在明年上半年走牛仍有支撑。

  长债收益或好于短债

  尽管明年上半年债市依然有望走牛,不过由于目前收益率处于低位,分析师预计,在保持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不变的情况下,收益率继续走低的空间十分有限。

  记者统计发现,截至12月26日,银行间1年期、3年期、5年期国债的收益率分别为1.0966%、1.3191%和1.7749%,和上一轮历史低点相比,都已击穿了前期低点20个基点到70个基点不等。而10年期和15年期的收益率也分别只有2.7301%和3.2686%,距离历史最低点 2.8441%和3.122%,也只有10多个基点的空间,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下降10个基点为例,就是每10000元的国债价格上涨约8.9元。从整体来看,收益率曲线已经非常陡峭了,分析师普遍认为,债市下一阶段的上涨将集中在长债上。

  不过,有媒体报道称,明年国债发行规模将是今年的两倍,达1.6万亿元,其中大多是中长债,供给的大幅增加会不会对收益率的下降造成阻碍呢?第一创业证券固定收益研究员王皓宇对记者表示,前一阶段长债和短债利差扩大正是对此消息的预期反应,他预计明年这个利差会逐渐收窄。“资金面极度充裕,尽管发行规模增大,但依旧将供不应求。”

  收益率下跌空间有限

  国海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李杰明认为,即使中长债开始新一轮的行情,收益率的下跌空间也非常有限了,“应该只有差不多10个点到20个点的空间了。”

  以目前的收益率水平来看,10年期债的收益率最低能到2.6%左右,15年期的则在3.2%左右,“中长债的收益率不会像短债那样大幅跌破历史最低水平,因为期限越长,风险也越大。”收益率下跌的空间有限,也就意味着后市债券价格上涨的空间有限。

  涨跌预测

  下调超储利率或可促债市大涨

  李杰明认为,存款准备金率的不断下降将促使1年期金融债收益率向超额准备金利率0.72%靠拢,收益率曲线短端受制于0.72%。债市若期待更大的行情,则需要下调超额准备金利率和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是商业银行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在债市收益率处于历史低位的情况下,超储利率下降降低银行的机会成本,债市收益率的下降空间也就因此扩大。

  由于债券期限越长,价格受收益率变动就更大,因此收益率变动相同的基点,长债的价格上涨比短债更大。“从久期的角度看,由于预期基准利率将下降,长债的表现将好于短债。这种情况下,投资组合的久期可以稍长。”宏源证券固定收益分析师罗刚建议,不过他也表示,由于债市已经历了较大的涨幅,未来长债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建议采取“哑铃型”投资策略,兼顾长债的收益和短债的流动性,组合久期控制在5年~7年左右为宜。

    相关报道:

    债市升幅缩窄波动区间增大

    金融30条利好 商业银行抢占债市战略高地

    债市在利率波动中起舞

    银行资金重新主宰债市

    普通投资者可借道债券基金分享债市收益

    明年信用产品或将唱债市主角

    2008年债市大事记

    明年信用产品或将唱债市主角

    传监管层暂停放行新债基 债市已相当股市5000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