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张巍柏:可交换债券或成圈钱工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6日 03:00  每日经济新闻

  ◆张巍柏

  9月5日晚,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发行可交换公司债券的规定(征求意见稿)》,这一举措意味着可交换公司债这一中国证券市场的新金融产品,即将为急于抛售“大小非”融资的股东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途径。

  本来可交换债券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产品,是有利于市场资源配置的基础制度建设之一,从这个角度看,对中国股市算是长期利好。因为可交换债券不仅可以降低当前股市的股票供应,还可以在大股东不丢失控股权的情况下,获得新的融资,这相当于在某种程度上为市场提供了一种稳定器的作用。不过分析师表示出了担忧,在中国当前的体制条件下,可交换债券这一制度恐怕将会“异化”,并“堕落”为圈钱工具。

  这一制度的设计原本是为解决“大小非”问题而来的,试图以质押股票发行债券的方式锁定“大小非”,并延后“大小非”减持对股市的冲击。不过,根据万得资讯统计,到目前为止,交易所公司债的总发行量为386亿元,今年的发行量为135亿元,远远落后于企业债的发行速度,今年以来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企业债规模则超过了850亿元。用区区数百亿元来填充数万亿元 “大小非”减持的需要,这怎么可能会有效果?

  在当前银行信贷紧缩的前提下,对企业来说,多一个融资渠道,本来不是坏事,何况还是可以在不损失控制权的前提下用股票质押融资。因此,对于这一融资“通道”的争夺,必然是激烈的。

  同时,在中国当前的发审制度体系下,我们很难想像可交换债券可由市场来选择。在市场规模和发审制度的双重约束下,可交换债券注定难以在中国股市上掀起什么大风大浪。在这种情况下,可交换债券最终将演化为另一种纯粹的“工具”罢了,这必然将导致资金从股市分流,并推动股市继续下跌。难怪这个制度一发布,可转债市场就以大跌报收。

  事实上,在现实社会中,存在太多以市场化之名,行着行政垄断或市场垄断之实的做法。试问,一个既不能公平进入又不能自由退出的市场,还叫市场吗?而A股市场,恰恰如此。

  没有自由公平的市场化发行和自由公平的市场退出机制,任何在股市上放开的有关融资渠道,最终都可能被扭曲为一个“圈钱”工具。不幸的是,可交换债就身处这样一种体制之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