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资产配置转移推高债市 中期票据理财前景可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9日 01:40 第一财经日报

  本周债市延续年初将“小牛市”进行到底之势,继续小幅反弹。从表现特征来看,中长期金融债表现较好,各期限扁平化严重,其中3~10年金融债利差仅25BP,7~10年金融债利差不足7BP,可能都处于一个历史低点。最直接原因在于,由于中长期债券供给明显偏少,出于期限匹配配置之强烈刚性需求,配置机构不得不推低了一级市场发行利率,进而顺势压低二级市场利率,形成一、二级市场良性互动。由于本周一级市场发行品种集中到5~10年,从而加速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进程。

  从更深层次原因来看,笔者认为是机构资产重新配置加速转移使然。一是债、股市跷跷板效应日益凸显。由于年初以来股市持续暴跌,截至周五已从峰点暴跌近一半,出于避险需要,加上经过2007年债市“熊市”洗礼,各期限利率上涨近150BP,已经具备较强吸引力。于是寿保机构、各类基金纷纷将配置需求转入债市寻求“避风港”;二是银行慎贷动机加强,加大债券配置需求。不管是迎合央行“贷款季度管理”需要,或是出于对国内经济不确定担忧(出口受挫以及国家出于防通胀需要行政干预企业合理涨价要求,都大大压缩国内企业盈利空间),银行都会自发压缩高风险行业贷款以图避险。

  本周债市还值得一提的是另一创新性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中期票据的诞生,债市扩容明显加大。中期票据的出现,结束了企业中期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长期缺失的局面,对扩大企业直接融资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在这里,笔者更愿意从理财产品角度进行简单分析。2007年,股市火爆催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该类理财产品收益率大致能在15%~30%左右;2008年一季度,由于股市深幅调整,打新股收益率大不如前,甚至有可能会产生负收益风险。“穷则思变”,于是我们观察到众多机构开始推出半年内短期固定收益理财产品,收益率区间大致在4%~6%左右,笔者认为其挂钩品种有一大部分来源于票据市场转贴现品种。从央行公布数据来看,2008年一季度票据融资减少795亿元,而去年一季度则是增加819亿元,两者相差如此之大,一大原因可能是今年机构大量将票据品种转为理财品种,从而达到收益率和“慎贷”双赢目的。而中期票据推出,5.0%以上的票息、可观的发行量,作为银行理财产品挂钩品种的条件相当优越。并且其发行期限目前为3~5年,如能顺利推行此类理财产品,也有利于遏制银行存款活期化趋势,促进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合理化。

  (作者供职于福州市商业银行资金营运部)


林子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