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短融需求骤减 机构被动超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7日 01:45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本报记者 秦媛娜

  曾经风光的短期融资券再遭寒流袭击。不但经历了前期发行利率不断攀升超越银行贷款利率、二级市场成交清淡无人问津的尴尬,而且近期还出现了部分机构持有单只短融券超标的情况。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短债需求大幅降低、投资者抛售短融券筹措“打新”资金的影响,包括承销商在内的部分机构手中不得不被动滞留了大量短融券,从而出现超标现象。但是目前短端收益率的上调已经阶段性到位,因此短融券的投资价值也开始逐步体现。

  本周二和周四,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连续发布信息公告,公布了11月30日和12月4日银行间债市被超持的短融券和持有机构。按照央行2005年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央结算公司应于每个交易日,及时向市场披露上一交易日日终,单一投资人持有融资券的数量超过该期融资券总托管量30%的投资人名单和持有比例”。

  从两次公布的名单来看,这一现象正在“恶化”。11月30日,共有包括浦发银行、大庆商业银行在内的五家机构所持有的6只债券比例超标,最高持有比例为60%。12月4日,上榜机构增加到9家,短融券只数也增加到11只,并且最高持有比例高达86.67%。

  市场人士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原因在于今年9月之后开始的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过程。

  在这期间,今年前三个季度跌幅较大的长债开始有所表现,以特别国债发行为代表,收益率表现较为平稳。与此相反,短期债券收益率却大幅飙升,多只金融债在发行中备受冷遇,短融券的吸引力也同样迅速下降,发行利率则是“一路高歌”,多只票面利率超过7%、甚至高于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上述情形与如火如荼的新股申购盛况密切相关。在短端利率冲高的阶段,恰好也是多只大盘股登陆A股的时节,这也就不难解释辗转活跃于

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非银行投资机构为何减少了短融券的投资规模,不遗余力地设法腾出资金来“打新”,而短融券因为不能作为质押券进行回购融资,更加剧了其被抛弃的命运。

  “保险、基金、

证券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对短融券的持仓量都在明显下降。”某证券公司交易员指出。

  “但是抛的话也要有人接,”交易员指出,二级市场越来越差的流动性使得短融券抛售有时候也成了一大难题,因此部分机构手中的短融便被动滞留。对于那些短融券的主承销商来说,这一问题更是烦恼。如果无人接单,在余额包销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挺身而出,这也是为何第一次公布的6只超标券中只有1只在第二张名单中消失的原因,其余的仍然保持原样,没有顺利地在二级市场售出。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央票、短融券等短期品种收益率上调的阶段性到位,其投资价值也在凸显,12月正成为短融券一个非常好的买点。到明年年初,投资者的资金紧张问题有所缓解,经历了超跌的短融券可能就会迎来一个不小的反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