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明确市场预期继续加强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27日 09:22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中国民族证券唐震斌

  当前我国经济的主要问题是由外部失衡引发的内部失衡,在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主要投放途径的情况下,金融体系的流动性过剩压力很大程度上来自外部输入,央行无法主动控制货币供应量,使得货币政策处于被动局面。另外,央行的调控力度比较温和,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热情高涨。因此要继续采取紧缩措施,明确市场预期,加强流动性管理,着重控制信贷规模和投资规模。

  货币政策赢得主动性

  世界各国普遍加息,为我国货币政策打开了空间。近年来世界经济稳步增长,同时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货币供应过多、流动性过剩的问题,通胀压力不断加大,各国陆续开始紧缩银根,形成一轮新的全球性加息周期。

  3月8日,欧洲央行宣布将基准利率提高到3.75%,这是欧洲央行从2005年12月以来的第7次加息,而且国际市场普遍预计到今年年底欧洲央行的基准利率将升至4%或以上水平;2月21日,日本央行决定将基准利率从0.25%提高到0.5%。可以说全球范围内的低利率时代正在逐渐离去,我国现行利率仍处偏低水平。从货币金融角度来看,加息减少了国际市场上的流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国际热钱向我国的流入,为我国

汇率改革赢得了空间,也有助于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主动性。

  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

  在国际贸易摩擦加剧、人民币进一步升值预期增强的背景下,我国必须大力调整经济结构,逐步摆脱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积极发展非贸易产业,尤其是第三产业。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国内需求潜力巨大,当前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原因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教育、医疗、住房等项目支出过大,居民预防性和强制性储蓄较多,老百姓不敢随便花钱。政府有关部门要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关心群众的切身利益,解除居民的后顾之忧,同时优化消费环境,改进服务质量,全面启动内需,尤其是居民消费需求。

  数量和价格工具并重

  我国要逐步发挥价格杠杆在货币政策调控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数量型调控与价格型调控的协调配合,通过交替使用加息和提高存款

准备金率的手段,连续进行紧缩性操作,可以将过剩的流动性慢慢抽走,并使市场利率达到均衡状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