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金融机构短期外债余额指标大幅削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3月05日 04:47 第一财经日报

  中资行及外资行短期外债余额将分别调整至2006年度指标的30%和60%以内

  张喆

  今年4月起,金融机构举借短期外债的空间面临缩减。国家外汇管理局日前发布《关于2007年度金融机构短期外债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下称《通知》)称,截止到2008年3月31日,中资银行应将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30%以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应将短期外债余额调整至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60%以内。《通知》将于4月1日起实施。

  根据《通知》,上述调减目标将分步骤进行,自实施日起到2008年3月31日这段时期内,每季度末中资银行应将短期外债余额分别调整到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45%、40%、35%和30%以内,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外资银行应分别调整到为2006年度核定指标的85%、75%、65%和60%以内。

  《通知》还调整了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范围,将期限在90天以上的已承兑未付款远期信用证,境外机构存款、在同一法人银行外汇账户余额之和在等值50万美元以上的境外个人存款等对外短期债务纳入短期外债余额指标管理。

  控制债务性资本流入

  近年来,我国国际收支连续保持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双顺差,外汇储备持续较快增长,国际收支不平衡问题较为突出,外债尤其是短期外债增长过快,短期外债余额在过去三年中增长了约两倍。而2006年的短期外债占比更是创下新高,根据外汇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06年底,外债余额同比增长约14%,其中短期外债增长约16%,短期外债占全部外债余额的比例达到57%左右,已经远远超出国际警戒线25%的水平。

  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出台上述通知是为了控制债务性资本流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而且当前国内资金已经较充裕,将引导国内金融机构更多地利用国内资金。

  雷曼兄弟亚洲经济学家孙明春认为,该措施可能产生两方面影响:人民币升值压力至少在短期内可能得到部分缓解,此外,短期资本流入的减少有助于缓解国内的流动性过剩。

  而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对《第一财经日报》说,不能过于期待这一削减金融机构短债余额的措施对平衡国际收支有特别显著的效果,因为国际收支平衡取决于多种方式。“这个措施仅能够改善外债结构,减少外债当中短期外债的流入以及余额的增长速度。”

  银行所受影响有限

  根据钟伟的估算,截至2008年3月31日,中资银行今年通过短期外债的形式融入的资金将减少170亿~180亿美元,外资银行将少融入约130亿~140亿美元,中外资银行通过短期外债融入的资金共将减少约320亿美元。“从平均每季度削减的量来看,这不会对金融机构构成显著冲击。”钟伟称。

  而外汇局相关人士表示,考虑到《通知》对金融机构短期外债指标核定范围进行了调整,银行实际受到该措施影响而将减少的短债资金只有约200亿美元,并且外汇局还会采取配套措施来缓和指标核减对金融机构的冲击。

  据了解,目前中资银行的短期外债中远期信用证所占比例较高,占80%左右,所举借的短期外债多用于流动性管理需要;而外资银行境内分行的短期外债主要由境外拆借类资金构成,主要用于境内放贷,对境外资金的依赖性大于中资银行。

  “对中资银行来说,现在国内资金比较充裕,而且中资银行普遍持有的外汇头寸不大,所以对中资银行不构成太严重的压力。”钟伟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