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为何不可进行数量化预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8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大力 接着昨天的话题说,为什么国内银行间市场目前很难进行数量化的预测,现在去估计明年回购市场的均衡利率水平为什么近乎不可能。 记得以前想在银行间引入VAR技术进行数量化风险控制,但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却发现国际成熟的理论模型放在国内却总是难以胜任。要么是实际值远远偏离估计值,要么是估计值的上下限过大,失去实际操作的意义。债券市场的VAR风险控制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现在已经鲜有人再提及。 之后认真反思一下才发现,VAR分析技术最重要的假设前提之一,是分析对象的历史波动概率分布必须是一致而且稳定的,由此才能通过数学方法推断出未来的走势概率分布。但是这一最重要的假设前提,在国内银行间市场却基本不存在。 首先是市场参与主体结构在不断的变化。债券市场1996年初成立时只有寥寥数十家银行,2000年前后方有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进入。随后机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多,以至于目前已经有观点认为“银行间”已经难以正确描述当前市场的机构特性。不同机构的参与,肯定会使得交易产品的价格波动特性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投机性机构的大规模涌入进一步加大了市场的波动率。因此,在银行间市场机构类型和数量基本稳定前,交易产品的波动分布是难以达到“稳定”的要求的。 其次,银行间市场的外部环境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银行退出交易所市场,到跨市场机构进入银行间市场,再到跨市场机构规模迅速扩大,成功打通银行间市场和其他金融市场的价格联动,这几年以来银行间市场产品的行情走势的决定因素越来越多。随着外汇体制改革的深入,人民币升值速度不断加快,可以预见银行间市场利率水平和美元的利率走势的关系将会越来越紧密。在银行间市场行情决定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的情况下,准确地估计其波动的分布特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假设前提不存在,自然难以利用模型得到准确合理的结果。从大方向上去估计一下明年的市场利率的大致走势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用历史数据去推导明年的预测值,应该来说是不太可能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