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市场利率主导票据融资规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29日 05:37 中国证券报

  中信银行上海分行 赵慈拉

  今年以来,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量一改往年持续走高的态势,出现了一个前4个月快速增长、5月份起又逐月回落的反常走势。我们认为,利率的高低是票据融资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1-4月超常增长:

  低利率是主因

  今年初以来,国内股市、期市、债市等金融市场的指数持续攀高,加大了对资金的需求,引发了融资性票据的大量产生。据央行统计,今年一季度票据贴现累计发生额高达2.28万亿元,同比增长68%;4月底票据贴现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000亿元,占1~4月份贷款新增额15772亿元的25%。但与此同时,代表实体经济中运行的货币量M1的1~4月底余额却始终低于2005年末余额,这说明新增票据贴现后的资金并没有都流向企业活期存款从而计入M1,而是流向代表虚拟资本的M2(4月底M2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9万亿元)。由此表明,低利率的融资性票据是导致今年1~4月份票据贴现业务量超常增长的主要因素。

  随着各家

商业银行的股改和上市,定期披露的指标性数据已成为监管部门和同业的关注点,甚至会引起股价的波动。贷款资产规模和不良率指标还关系到该家银行的经营能力,因此,当一家银行的贷款资产规模下降或不良贷款增加时,最有效的改善指标性数据的方法就是加大银票贴现业务量或通过转贴现买入巨额票据资产,既扩大了贷款资产规模,又能够通过做大贷款不良率的分母来迅速实现稀释不良率的目标。

  当各家银行对贴现业务的目标趋同时,必然会导致贴现利率竞相趋低的结果,并刺激对银行承兑汇票需求的大幅增长。一些商业银行为追求存款规模扩张,将银行承兑演变为吸收部分保证金的负债业务,也有的将发放的贷款作为全额保证金,开出银行承兑汇票,以票据贴现后形式支付,虽然如此并不会扩大银行的授信风险,还能净增贴现与保证金存款之间的利差收入,但却形成保证金存款和贴现贷款规模同时虚增的现象。

  5月起逐月下降:

  利率攀升+低手续费

  为配合国家

宏观调控,央行在4月底实施“窗口指导”,采取控制信贷投放,防范票据融资风险,将票据融资余额纳入信贷控制规模中。商业银行为在有限的信贷规模内实现收益最大化,唯一的选择就是用中长期贷款取代票据融资的额度。央行在实施“窗口指导”的同时,通过提升央行票据利率来引导货币市场利率,将4月份时的1.99%利率逐步提升到7月份2.80%的利率,转贴现市场利率也随之快速上升,票据贴现利差被缩减。在贷款规模和市场利率的双重调控下,票据融资业务量从5月份起呈现逐月下降的趋势。

  为了更快地与国际银行业接轨,一些上市银行开始引入经济资本的经营理念来评价各项业务。现行银行承兑的手续费收入仅为0.5%。,在运用经济资本的核算模式下,按照无保证金项下银行承兑的资产风险权重为100%、资本充足率8%、资本收益率8%(后两项为上市银行的最低要求,未包括风险溢价)的约束,银行承兑的最低收益率至少要达到0.64%。才能平衡经济资本的占用,也就意味着仅仅0.5%。的承兑手续费收入实际是亏损的,因此这些商业银行已开始停止签发无保证金的银行承兑汇票了。作为票据业务一级市场的承兑业务量缩减后,票据业务二级市场的贴现业务量也必然会相应下降。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