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共赢 市场期盼可转债壮大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08日 02:49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安信证券董忠云

  自从第一只可转债发行以来,我国可转债融资取得了相当成功,全部上市可转债基本全部转股,唯宝安转债一只到期偿还本金。而从存续期间最高价来看,由于可转债都是3-5年的期限,投资者基本实现了不错的收益。可以说,投融资双方实现了共赢。

  从各类机构及个人在2002年至2006年可转债的认购情况上看,

社保基金认购额逐年小幅增加,在2006年突然猛增到17.93%;保险公司在2004年出现了1.40%的认购额,在2006年增加到3.22%。目前,QFII、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是我国可转债的主要投资者,个人只持有非常小的比例。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可转债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而且,资本市场一直存在着股权融资比例过高、投资品种匮乏、金融创新困难等问题。可转债作为一种中性的投、融资工具,其市场体系的发展与繁荣将十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成熟和金融风险的化解。

  截至2006年11月3日,我国可转债规模仅为102.19亿元,不仅大大落后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对

股票市场的发展也明显滞后。很多基金公司早先都计划发行可转债基金,但考虑到市场规模与容量的问题,只有兴业基金在2004年5月11日发行。

  我国股市经过多年持续下跌的洗礼,投资者风险意识越来越强。基于可转债“进可攻、退可守”的特性,一些稳健型的投资者更乐意选择可转债,以使自己有更多的主动权。从长远来看,QFII、保险公司、基金公司、财务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对可转债的发行更是给予高度关注,纷纷将其纳入自己的投资组合。

  而一些拟发可转债的上市公司,在总结经验和教训之后,必定会对其发行条款做大幅度调整,从而扭转过去发行的颓势,开创新局面。

  目前,监管当局也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放松发行管制,促进市场规模扩大;发展市场化的信用评级制度;促进可转债产品创新与多样化;引入配套衍生工具,实现可转债的套期保值功能;促进市场开放,鼓励企业境外可转债融资;实施多层次的投资者利益保护机制等措施,从而促进可转债市场的发展与繁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