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机构冷落短江苏恒力券 短期融资券市场遭遇寒冬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 10:40 全景网络-证券时报
林风 “4.7%的收益率竟然无人问津!”上海一商业银行债券交易员在电话中数次提到上周短期融资券询价市场中的一幕,上周四江苏恒力发行的短期融资券在询价时遭受机构冷遇,而该券种4.7%-4.75%的收益率询价区间比同一天缴款的铁通短券3.745%的收益率明显高出很多。这让人感受到短券发行市场上的阵阵凉意。 更意外的是,9月6日江苏恒力发布公告称,将分期发行原定的5.5亿短券,首次发行2亿,第二期3.5亿元将根据企业资金实际需求及市场情况择机发行。首批2亿短券发行利率也定在询价区间的上端4.75%,该交易员认为,分期发行集中反映了福禧短券事件的余波仍然强大。 看来,为该事件买单的不仅仅是短券直接的投资者,有发行短期融资券需求的企业也正成为间接的买单者,其中民营企业首当其冲。 扩张紧急减速 自2005年5月央行开启短期融资券以来,该市场快速发展,截至2006年9月4日,共计173家企业发行了236只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达3394.6亿元。而同期企业债发行数量为73只,发行总量为1200亿。发行规模的急速扩大充分说明了市场对短券的投资热情,甚至去年下半年,银行特地为短期融资券设立人民币理财产品。 而增长势头在8月明显减速。福禧投资事件爆发于7月底,数据表明8月份短期融资券发行量明显减少,为221亿元,其中有一周甚至没有发行,而7月份发行量为299.5亿元。业内人士表示,短期融资券发行减量与当前的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关系,但福禧短券事件可能使短券的发行更为严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发行的速度。 机构冷落短券 福禧事件发生前,民企短融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势头,从去年的数只上升到今年的二十几只。但福禧事件引发的信用危机将民企短券发行从云端迫降。 记者了解到,目前个别保险公司甚至已有内部规定,不能投资民企的短期融资券,利率再高也不要。而另一位基金人士表示,基金公司内部关于投资短期融资券的要求比过去严了很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现在买也只会买‘国’字头的”。 民企的信任危机助推发行利率上升。8月份发行利率整体水平比7月份有明显的上升,两家民营企业的发行利率甚至创出新高,06大土河CP02和06天士力CP01的发行利率都在4.5%以上。北京一债券交易员认为发行利率的走高很大程度上由于福禧事件的影响,投资者对民营企业短期融资券更为谨慎,所以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 在此背景下,江苏恒力分期发行5.5亿元短券实在是无奈之举,否则如果没有机构捧场,主承销商将面临包销风险。 引发市场反思 福禧事件是国内债券市场成立以来首例信用风险事件,最后的结果还要看实际兑付情况,但根据相关人士的分析,投资损失已经不可避免。虽然事件本身非常恶劣,影响面很广,但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就该事件对短期融资券市场未来发展的影响还是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 深圳一基金公司债券分析员表示,“单从该事件本身看,对该券种的持有人肯定百分百是一件坏事,要承受投资损失。但也让投资者更充分的认识到风险防范意识的重要性。现在看来,以前大家对短期融资券蒙着眼睛哄抢的投资行为实在是太不成熟了。福禧事件用血的教训教育了大家,投资须谨慎。” “对整个市场的建设是好事,现在短期融资券的市场规模还不是很大,发生这样的事情会让监管当局、市场各参与主体认识到目前在信披,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加以完善,用10个亿的代价换取今后成千上万亿的健康发展,还是值得的。”某商业银行交易员表示。 监管层出手 可喜的是,“福禧事件”发生后,市场各方都在积极行动,努力消除该事件的不利影响。主承销商、评级机构先后发表公告,对事件做了补充说明,解除了投资者的疑惑。 7月底,银监会召集具有短期融资券主承销商资格的商业银行开会,要求他们对所承销短券的发行企业进行风险排查并向人民银行报备,强化信息披露制度,以降低投资人的风险。 8月中旬,证监会发出通知,要求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风险准备金,以增强基金公司风险防范能力。计提比例不低于基金管理费收入的5%,风险准备金余额不得低于基金资产净值的1%。风险准备金用于赔偿因基金管理公司违法违规、违反基金合同、技术故障、操作错误等给基金财产或者基金份额持有人造成的损失,以及证监会规定的其他用途。 另外,从7月28日起,发行人申报材料中的评级报告必须包括长期债信评级;应急机制的设计正由光大银行牵头研究并将在一个月之内提交方案。 吸取教训会让人快速成长,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正处于蓬勃发展中的中国短期融资券市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