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就业薪酬期待 整体形势将比04年乐观 (2)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 15:04 瞭望东方周刊 | |||||||||
同样是大学生,求职之路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太和顾问公司研究员季征的分析是:职场反馈的信息不是大学生不值钱了,而是文凭不值钱了。
季征说,一个社会能够提供的高薪职位、低薪职位有一定比例。职位的增加理论上应该与经济增长速度持平或者稍微滞后。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文凭曾经是界定社会阶层以及报酬水平的重要标志,但是文凭供应一旦远远超过真实的需求水平,这个标准就会失灵。与增发纸币不能增加商品市场的财富,只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道理一样,增发文凭不能真正解决就业市场矛盾。 季征认为,中国高校持续扩大招生,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速,文凭供应数量突然增加,对用人单位来说,它本身的识别功能就失效了,用人单位不得不重新寻找有效的识别符号,原来以文凭分隔的收入阶层变成了不太容易观察到的由实际能力分隔收入阶层的状态。这就是近年来职场上“文凭崇拜”不再,“能力崇拜”兴起的原因。 本来,用文凭来隔断收入阶层是相对公正,相对清晰的。而文凭失效后,用什么来检验能力,分隔不同收入阶层呢?用人单位和就业者都面临新的考验。 王谢讲了一个有意思的故事,一次她参加某跨国公司的招聘,通过心理测试的几个候选人到了面试环节集中到一起,吃惊地发现大家虽然念的大学不同、专业有理科有文科,却都是北京八中的高中同学。 王谢后来向人力资源专家请教才得知,由于害怕被起诉招聘中有歧视行为,外企往往不直接询问家庭背景,常常使用心理测试来区分受测者的生长环境,从而判断他是否具有合作精神、交流能力等禀赋。 季征认为,就业者一方的主要问题在于,教育的同质化太严重,中国大学教育缺乏培养不可替代人才的意识。季征说,国外高等教育有两点值得借鉴,一是很多国外大学重视训练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不太强调掌握海量知识内容,一开始就要求学生利用公开资料自己做出富有个性的项目,而不是去背诵这些公开资料;二是“综合性人才”太多,专业人才太少,热衷于搞面面俱到的综合大学,结果就业不如专业性强的学校。 谁能笑傲2005 2005年应届毕业生面临的薪酬形势究竟如何?多数调查机构对明年薪酬形势做出了乐观判断。太和顾问的分析报告提出,2005年整体薪酬形势将比2004年乐观,总薪酬水平可能比今年提高7.5%到8.5%。 金可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他们做出这个判断是基于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政策面的变化。 一来中央已决心以消费需求作为拉动总需求的主要动力,必将有一系列类似公务员加薪这样增加居民收入的政策措施出台;二来WTO协议规定的部分IT业、服务业的保护期将在2005年内结束,外企势必加速进入中国。 众所周知,欧美的薪酬标准远高于中国,外企进入一方面提供高薪职位,一方面会带动本土企业调高薪酬。金可冶认为,这些机会,在职劳动者可以把握,新就业人员也可以把握。 太和顾问的薪酬形势预测报告认为,受宏观调控影响,明年各行业薪酬调整幅度较大,资金密集型的房地产、汽车行业薪酬增幅有限,甚至可能下降;信息产业、高端服务业受外企进入利好影响,薪酬可能大幅上调。 而地区薪酬分布方面,受外企布局方向转移影响,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的一些二线城市(苏州、杭州、东莞、中山、惠州等)以及武汉、成都等省会城市,薪酬增幅将会高出四个一线城市(北京、上海、深圳、广州)1到1.5个百分点。二线城市的房地产行业薪酬增幅将会领跑各行业。 对2005年的应届毕业生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卢波) [上一页]  [1]  [2]
|